大禹不但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故大禹死后葬于会稽,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经数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之典,发端于夏王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1995年,举行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公祭。此后,绍兴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则,采取公祭与民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举行祭祀活动。2006年5月,公祭大禹陵典礼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4月20日,公祭大禹陵典礼升格为“国祭”,形成了“北有黄陵,南有禹陵”的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祖先的地理格局。
大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初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尧美其绩,乃封夏伯,故称伯禹。后舜举禹为司空,主管平治水土。治水功成后改任司徒,未久受舜帝禅,《史记?夏本纪》集解引《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史称夏禹、戎禹、夏禹王等,尊称大禹。据《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可知大禹系黄帝的玄孙。其生卒年,据孙建忠著《大禹陵志》考证推算,公元前2127年生于西川石纽村(今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卒于公元前2062年,葬于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市南部),享年六十六岁。大禹一生的丰功伟绩,当以“治水”和“立国”最为卓著。
大禹,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依据相关史料,大禹的生卒年代和寿年,可作以下陈述。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禹为夏代开国之君,夏代始年即禹开国之年,同为公元前2071年。《史记?夏本纪》云:禹即天子位十年,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由此推定,禹崩于会稽时在公元前2062年。关于禹崩于会稽时的寿年,《史记?夏本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有以下相关记述:禹居外治水十三年,到第七年(以行七年)功未及成,但年已三十,于是在会稽登宛委山取通水之理时,娶涂山氏女娇为妻;又六年,治水成功。由以上史实可知,禹二十四岁率大军治水,毕工时年三十六。是年,帝舜赐禹玄圭,禹受嘉奖。旋而,舜又对禹进行全面考量,其中之一是“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就是舜在让禹等人各抒政见的比较中,考察大禹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施政能力。帝舜经慎重考虑,才荐禹于天,其时应在治水成功后第二年,禹是年三十七。禹“为嗣”从三十七岁起,代行摄政,治平苗乱。十七年而帝舜崩,禹是年53岁;“三年丧毕”时,禹56岁。设使禹于“丧毕”第二年,“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则这一年即公元前2071年,禹时年57岁。禹在位之第十年病亡于会稽,时在公元前2062年,寿年66岁。禹临终前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越绝书》亦载:禹遂已耆艾将老,知时晏岁暮,年加申酉。这两者所表达的寿命含义,都与禹六十六岁时的心态相合。禹六十六岁作古那年为公元前2062年,于此可知禹生于公元前2127年(按虚龄算)。这里须加说明的是,笔者对上述陈述虽力求严谨有据,但毕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年谱可作凭借;再则,年份计算上有虚龄、足龄之差;事件的发生和连续上又有同年或上、下年之别,因此,对大禹生卒年和相关事略的研究设定,只能说基本如此,而不敢说完全正确。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鲧娶妻有莘氏女名女嬉者为妻,居西川石纽村(今四川县羌族乡)时生禹。故《史记?六国年表》有云:“禹兴于西羌。”其地有禹庙。康熙《会稽县志》载:三月五日,俗传夏禹生日;但元人徐天祜为《吴越春秋》作的音注中曰:相传禹六月六日生。
禹为人敏捷勤俭;遵行德教,仁爱可亲,说话诚实,声音像音乐一样和悦,一举一动合乎法度;禹“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人品高尚,富有才华,凡事谨慎稳健,勤劳奋勉,足为人楷模,百官表率。
在尧帝晚期,禹和皋陶、后稷、伯益皆受举用,但未定具体职务。尧帝寿终后,舜践帝位,举禹为司空,司空主土,分管平治水土,是年23岁。禹率领臣民奋战十三年,治平了洪水,扩展了疆域,厘定了各地贡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禹是上古最伟大的一位治水英雄。
禹治水毕功后,改任司徒。未久,舜荐举禹为帝位继承人,代行摄位十七年。禹以“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大禹谟》)为宗旨,大力实行”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主张。辅佐舜帝政事,巡视考查九州之长,统兵平服三苗。禹弘扬了尧舜的事业,为建夏王朝奠定了基础。帝舜亡故,禹守丧三年后让位舜子商均,自已退避阳城。但商均不肖,百姓及诸侯都不愿臣服商均而去朝拜大禹。禹哀怜民众真诚拥戴的心情,遂登天子之位。
《吴越春秋》载:禹在治水时,为求索通水之理,获取治水办法,曾到大越,登茅山别峰宛委山。禹即天子位后,三年治绩甚佳,五年政局安定。十年,向东巡视,归还大越,登茅山,朝见群臣,四方诸侯齐齐来会,“执玉帛者万国”,盛况空前。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威慑有异心者,表明从此天下一统。随之,禹以休养万民为宗旨,与群臣、诸侯大会计治国之道,宣布建立国家政权,国号曰夏后(史称夏朝),并封功爵德,颁发政令,起用贤士忠臣。大禹这一空前壮举宣告了神州大地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创立,也标志着以各部落融合为基础的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社会的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禹为标志茅山大会计治国之道这一盛会,更称茅山曰会稽。司马迁云:“会稽者,会计也。”
禹在朝群臣、会诸侯之后未久,寿终正寝,葬于(绍兴)会稽之山。《史记》曰,“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