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禹研究
 
千古功勋孰可伦
    周恩来同志一九三九年四月二日在《东南日报》指出:“绍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与越王句践之耐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一九五O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又强调:“大禹治水,为中华民族取得了福利。”大禹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可说是古往今来贤人明哲的共识。
    历来人们崇敬大禹、怀念大禹、歌颂大禹,当然首先是他的治水之功及治水中所表现的明德。诚如《左传•昭公元年》所载:“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鱼,吾其鱼乎?”汉司马迁《史记•夏本记》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襄陵,下民其忧。……于是舜举鲧之子禹,而使继鲧之业。”历代诗人从当时社会现实出发,对禹之明德歌颂备至,故每将上述记载演化成动人的诗句:梁•庚肩吾《乱后经夏禹庙诗》:“配天不失旧,为鱼微此功。”唐•周昙《夏禹》:“海内生灵微伯禹,尽应随浪化为鱼。”宋•赵构《远瞩稽山》:“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王十朋《夏禹》:“长叹当时微帝力,苍生今日尽为鱼。”严羽《涂山操》:“水土平,禹功成,魑魅奔走人安宁。”清乾隆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
    不少诗人则以“明德”明言之:唐•李绅《禹庙》:“清庙万年长血食,始知明德与天齐。”明•蒋平价《禹陵》:“千秋明德远,万众寸心虔。”清•顾炎武《禹陵》:“国诒明德胙,人有霸图称。”毛奇龄《禹陵》:“翘瞻明德远,去此欲何从?”冯国泰《禹陵》:“明德当年远,雄图后嗣昌。”张桂臣《禹陵》:“明德昭垂长不朽,百灵呵护共怀柔。”
    历来人们崇敬大禹、怀念大禹、歌颂大禹,二在于他治水时所表现出来的公而忘私的美德。《尚书•益稷》曰:“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孟子•滕文公上》曰:“疏九河,瀹济漯,注诸海;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史记•夏本记》曰:“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诗人对上述记载记忆犹深,领会颇切,故每每形诸于诗歌:唐•崔词《题禹庙》:“受箓尝开洞,过门不下车。”宋•薛季宣《襄陵操》:“启呱弗子兮,匪我忘情。”明•俞安期《谒禹陵》:“八年忘内顾,四载毕前功。”清•袁枚《禹陵》:“过门心淡泊,造粉事朦胧。”
    历来人们崇敬大禹、怀念大禹、歌颂大禹,三在于他治水过程中所表现的那种发愤图强的精神。据史记载,大禹之父鲧是因为“治水无状”,被舜殛于羽山的,大禹“伤先人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天下于是太平治”。《韩非子》有过描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不劳不苦于此矣。”历代诗人有感于斯,亦每每出以诗句:唐•徐浩《谒禹庙》:“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元稹《拜禹庙》:“父陷功仍继,君名礼不雠。”宋•严羽《涂山操》:“伯鲧治水,九年无功。四海赤子,化为鱼龙。鲧殛死,尧震怒。乃命禹,平水土。”明•唐之淳《禹庙》:“昔在帝尧时,洪水滔天流。鲧功既不竟,微禹吾甚忧。”清•袁枚《禹陵》:“尝闻下车泣,忍过羽山东?”
    历来人们崇敬大禹、怀念大禹、歌颂大禹,四在于大禹一生克勤克俭的品格。《墨子•节葬下》曰:“禹葬会稽,衣衾三领,桐棺三寸。”《吕氏春秋》曰:“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史记•夏本纪》曰“薄衣食,致教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越绝书》据之曰:“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以为禹葬以法度,不烦人众。”《吴越春秋》据之演绎为禹临终前亲口传授:“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坛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历代诗人据此亦有歌颂:唐•孟简《题禹庙》:“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宋•张伯玉《题禹庙》:“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诸葛兴《大禹陵》:“席不重兮味不贰,琴瑟屏兮钟鼓置。思皇训兮克俭,心敬承兮敢坠?”王十朋《禹庙》:“神文秘在藏书穴,俭德流为菲饮泉。”陆游《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不如一酹禹祠去,恶衣菲食真吾邻。”清康熙帝《禹陵颂》:“克勤克俭,不伐不矜。”
    历来人们崇敬大禹、怀念大禹、歌颂大禹,五在于大禹治国的严明法度。《吴越春秋》曰:“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氏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镇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丽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历代诗人在诗中亦津津乐道:宋•薛季宣《霹雳引》:“象震出兮惟君王,发号令兮惊四方。”元•邓文原《帝禹庙碑》:“铸鼎象列,谨训范防。功如九有,道尊百王。世严秩祀,登荐肃将。牧臣有惕,顾视榛荒。”明•胡居仁《会稽拜禹庙》:“四海既为壑,平土皆吾民。六府与三事,九功俱叙陈。”清•朱彝尊《谒大禹陵》:“贡金三品入,执帛万方随。相古洪流割,钦承帝日咨。”爱新觉罗•玄烨《禹陵颂》:“六府三事,政教修明。”袁枚《禹陵》;“铸鼎神奸列,遐方玉帛同。”
    在严明法度度中,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防风氏违纪遭戮一事。《竹书纪年》曰:“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国语•鲁语下》曰:“昔禹致群神于会稽山上,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韩非子•饰邪篇》曰:“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氏后至,而禹斩之。”诗人在不同场合,提到此事:晋•郭璞《会稽山赞》:“禹徂会稽,爰朝群臣。不虞是讨,乃戮长人。”唐•胡曾《涂山》:“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宋•严羽《涂山操》:“嗟尔防风,后至奚为?悠悠涂山,今昔所悲。”明•俞安期《谒禹陵》:“重辉扶舜日,后至戮防风。”清•朱彝尊《谒大禹陵》:“国有防风戮,书乃宛委披。”
    历代诗人歌颂大禹功勋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喜欢将大禹跟春秋时的越王句践相比,跟曾经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嬴政相比,将大禹陵跟宋六陵相比。诗人在怀念大禹时,回顾历史的责任感,面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往往就中表现出来:王十朋《禹庙歌》:“乌喙辛勤十九年,平吴霸越世称贤。故国无人念遗烈,山间庙貌何凄然?……乃知流光由德厚,祀典谁能如夏后?”王守仁《游秦望》:“北望稽山怀禹迹,却叹秦皇为惭色。落日凄风结晚愁,归云半掩春湖碧。”王克宁《登秦望山》:“乃知不朽业,在德不在权。君看岣嵝碑,屹立禹庙前。”孟马癸《禹陵春望》:“夏王寝殿大江东,绿址青原荠麦风。……百里烟花凝望远,六陵谁问野棠红?”褚继曾《谒禹陵歌》:“六陵义士插冬青,杜宇声中不忍听。唯有姒王明德远,天教鸿宝秘丹扃。”
    千古功勋孰可伦?将历来诗人有关大禹、禹陵、窆石、禹庙、梅梁、岣嵝碑、禹寺、秦望山、宋六陵的诗歌梳理一下,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中华民族的子孙对大禹的崇敬、怀念和歌颂。人们歌颂大禹秉承明德的业绩,公而忘私的美德,发愤图强的作为,克勤克俭的品格,严明法度的修养,从中表现出炎黄子孙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把这些歌颂的内容汇集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禹精神。这是大禹留给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份最可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征,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一面旗帜。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得发扬大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