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剧的音乐

    睦剧(三脚戏),其声腔属民间歌舞类型腔系,唱腔分[湖广调][三脚调][杂调]三大类,曲调共100余首。

    [湖广调]多用于大戏,占20%,属雏形的板式变化体音乐结构(源于[襄阳调]),有[湖广头][湖广回龙][湖广二六][湖广紧板][湖广高紧板][湖广哭板][湖广煞板]等板式。

    [平板]是发展[湖广调]其他板式的基础,唱词词格为七字句或十字对偶句,其音乐为五声音阶宫调式,上句落“2”(偶落“5”)音,下句落“l”音;一板一眼(24)或一板三眼(4/)

    []是某些唱腔的首句,是平板的变体,其特点是:开头散唱,唱词末尾四字重复时先入板后散唱;旋律出现“4”音,形成临时移宫,最后落在“1”音上。

    [回龙][]的延伸,即可与[]配成上、下句,又可作为[平板]的结束句(又称[湖广尾],其特点是在唱腔的句逗间常有拖腔,一板三眼(44)

    [插句][回龙]“2”音上的上句,它是[平板][紧板]过渡,也可作其他板式[平板]的桥梁。

    [二六]突破了[平板]的板式和五声音阶,上句音列为3567i23,下句音列是i654321,结尾仍落在“i”音上。

    [紧板][平板]的紧缩,有板无眼(14)

    [高紧板](也称急板)节奏与[紧板]相同,唯速度加快,情绪更激昂。

    早期,[平板][紧板]都只有上、下两句,后期均发展为四句。[平板]第一句落“5”音,第二句落“l”音,第三句落“2”音,第四句落“1”音;[紧板]第一句落“5”音,第二句落“3”音,第三句落“2”音,第

四句落“l”晋。

    [哭板]是将[紧板]速度放缓,唱腔中嵌以抽泣声、添进啊呀叫哭声,并伴以[哭板锣]

    [煞板][平板][紧板]下句腔的变体——在腔的句逗间套插锣鼓,句末散唱后,加锣鼓煞住。

    睦剧团成立后,在[平板]的基础上,又先后发展了旋律较华丽的[慢板][清板];节奏自由的[散板][紧散板][导板]等新板式,唱腔中又增加了[老生湖广][花脸湖广][反派湖广]等新腔

    [三脚调]多用于小戏,占60%,大多专戏专用([种麦调]只用于《南山种麦》),有的数戏通用([骂鸡调]既用于《牧牛》,亦用于《访友记》等剧)。唱腔可分为[大、小反情][二凡腔][民歌小调]等三小类。

    [大、小反情]之类唱腔,是[三脚调]中少数趋向板式变化的唱腔,因词格为十字、七字、五字等对偶句,曲调风格近似而自成一类。

    [二凡腔]之类唱腔,因既与[大、小反情]相似,又与[湖广调]相近,可彼此连接使用而归之一类。

    [民歌小调]之类唱腔,占[三脚调]之大部分,唱词结构不拘一格,衬字很多,各曲调又互无联系。

    不管是[大、小反情][二凡腔],还是[民歌小调],在过去,艺人们都习惯将其中一些节奏平缓的唱腔统称为[平板];节奏紧促的统称为[急板];词格灵括、叙述性强,并近乎口语化的统称为[搭子板],并在板式名称前冠以剧名,或保持原有民歌小调的名称,如[《补背搭》平板][《补背褡》搭子板][《小反情》平板][采桑调][绣花调]等等。

    由于[大、小反情]类的唱腔与[湖广调]有血缘关系,且比[湖广调]柔美,可与[湖广调]相辅相成。故而一直作为睦剧的主要曲调,在大小戏中广为采用。睦剧团成立后,它又衍生了[导板][散板][慢板][哭板]等板式。至于民歌小调,现在仅用作插曲。

    [杂调]20%,依其来源可分为[道释调][客戏调][时调]等三小类。

    [道释调]来自目莲戏或道士腔等宗教音乐,如[伸冤调][诸五方](又名赶吊”)等。过去都用在迷信场合,现在神话戏中选用。

    [客戏调]来自婺剧、徽戏等剧种,如[滩簧急板][欢乐调][乱弹调][阴司调]等。过去用得不广,现偶而套用。

    [时调]来自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如[十字莲花][杨柳青]等,现已很少采用。

    睦剧舞台语按当地的六声调值结合中州(即开化、淳安、寿昌、分水一带通行的地方语)

    过去,上述三类唱腔均不分男女腔(无女伶);演员干唱,偶加后台帮腔;句逗间以锣鼓作过门。睦剧团成立后,逐步加强了管弦伴奏,并对男女分官及角色分腔作了有益的探讨,创作出许多新调。

    早期乐队由三人组成。分工为:

    打鼓板者主檀板(或用竹板仿制的三块头”)、爆鼓(即板鼓,亦有用梆子或竹筒代替)、兼敲扁鼓(扁圆形,木制,两面蒙牛皮,似书鼓状,俗称马鼓”)

    一个敲苏锣兼铙钹,谓之双龙头

    敲小锣者兼检场。

    这三人除各司其职外,还须承担帮腔和答应场外白的任务。睦剧团成立后,乐队才有了发展。管弦乐器有主胡、二胡、中胡、大胡、三弦、琵琶、板胡、横笛、节子梅先、先锋等;打击乐器增添大鼓、战鼓、开锣、大钗、狗叫锣、三角铃、碰铃等。后又增添扬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一度还用过拉管、小号、中号、黑管参加伴奏。

    睦剧的文场曲牌,都是借用或融化外剧种的,建团后始有新的创作。锣鼓经也只有少量是自己传统的,其余都是从京、婺等剧种吸收而来。

    锣鼓经中的汉字代音分别为:乙(檀板声)、角(檀板重击声)、大(板鼓声)、的(板鼓重击声)、七(钹轻击声)、才(钹与小锣同击声)、冬(扁鼓单击或与小锣、钹同击声)、匡(大锣)、触(大锣、小锣、钹、鼓闷击声)     传统统锣鼓经及其作用如下:

    [湖广头锣鼓],[湖广头][湖广平板]唱腔的起唱锣鼓,视需要,有时可增加数记出台锣。

    [回龙锣鼓],为|O|冬冬 冬冬|仓 仓|冬仓 七仓| |·|O|[回龙]腔的起唱锣鼓;剔除扁鼓并简化为|O |才才 才才|仓 仓|才仓 七才|乙大| O|,即成[种麦平板][卖花线][下南京搭子]等唱腔上、下句的间奏。    [长程],是[三脚调][平板][搭子板]的起唱锣鼓。    [短程],是[三脚调][平板]唱腔上下句的间奏;[湖广平板]

的间奏不用它,只用一记或数记小锣应承。

    [()板锣],是所有[紧板][急板]唱腔的起板锣鼓。    [九记锣],是多数[紧板][急板]上、下句的间奏。

    [插槌],是和于唱腔句逗间接一记、二记、三记等大、小[插槌],颇有特色。

    睦剧曲调分类表

声腔

唱腔大类

分类

板式曲名

湖广调

本调

湖广头、回龙、平板、二六、紧板、高紧板、哭板、

平板煞板、紧板煞板、插句(后增慢板、清板、散

板、紧散板、呆板等)

属调

《安安送米》平板、急板,《李仕卖妻》平板、急板,

《十二别》平板,《还阳记》平板,《送同年》平板,

《访友记》一百零八对(后增老生、小生、正旦、花

旦、老旦、花面、反派湖广等)

三脚调

大、小

反情

《大反情》平板、急板、搭子、哭板,《小反情》平板

(小平板),《陈氏偷米》平板、急板,《蓝桥会》平

(同《磨豆腐》平板、搭子),《下棋盘》平板,《盘

广货》平板,《双劝夫》平板、搭子

二凡腔

二凡(二黄)急板,《下南京》送歌调平板、搭子、

哭板,《补背褡》平板、搭子,《蔡鸣凤出店》猜心

事平板,《访友记》叠板

民歌

小调

山歌:《下南京》平板、搭子,《蔡鸣凤出店》怀胎

平板,《牧牛》看娘调(金锁银锁调),《借星斗》平

()、对歌,《南山种麦》平板(二、四),《牧牛》

平板(三、四)《看花灯》平板(二、三),《访友记》

银心,四九对唱平板。 

民歌

小调

小调:采桑调、种麦调、绣花调、偷笋调、牧牛调、

    采茶调、看相调、望郎调、梳妆调、老鸨调、十劝

    调、接母看子调、卖花线、卖红桃、卖杂货、盘广

    货、看元灯、打鸟枪、荡湖船、取学金、瞎子闹店、

    和尚锄茶等2 0余个。另加《小女吵嫁》平板、搭

    子、急板。

 

声腔

唱腔大类

分类

    板式曲名

 

 

 

道释调

 

伸冤调、请五方(赶吊),请野菩萨(把病)、领魂

哭牌,八仙调,十不平

 

 

 

 

 杂调

 

 

客调

 

乱弹调、阴司调、欢乐调、滩簧急板、小平板,批

 

药方平板、哭调

 

 

 

 

时调

 

 

十八变(小放牛)、十字莲花(乞唱)、自命调、卖

京货、杨柳青、送表妹(小五更)补缸等

 

睦剧传统唱腔分类(92)

一、湖广调类(17)

1.本词:11

2.属词:6

二、三脚调类(54)

1.大小反情腔13

2.二凡腔6

3.山歌小调35

①山歌4 ②对歌4 ③小调27

三、杂调类(21)

1.道释调8

2.客戏调7

3.对调6

版权所有 淳安县图书馆 201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