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碑拓  
     
检索
历史地理
诗词曲赋
鸳鸯湖棹歌
散文笔记
碑拓
南湖书画
图片
南湖视频
人物传记
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资料
南湖革命纪念馆

 

苏轼赠李方叔马券帖石及苏辙诗、黄庭坚等跋残碑

 

 

 

 

 

  

 

   

    

     

     

   

  

 

  

 

 

 

 

 

 

 

 

碑文:

 

元祐元年1,予初入玉堂2,蒙恩赐玉鼻騂3。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4,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5未有马,故以赠之。又恐方叔别获嘉,不免卖此,故为四月6

 

方叔来别子瞻7,馆于东斋。将行,子瞻以赐马赠之。方叔作诗,次韵8奉和:

    小床卧客笑元龙9,弹铗无舆下舍中10。五马不辞分后乘11,轻裘初许弊诸公12

随人射虎气终在1314。遥想据鞍横槊15

 

翰林苏子瞻所得天厩马16,其所从来甚宠,加以妙墨作券17,此马价应十倍。

方叔豆羹

 

常不继,将不能有此马御18以如富贵之家。辄曰:非良马也,故不售。夫天厩

嘉禾陆宣公祠19石刻苏文忠玉鼻騂券,山谷跋,阙五行二十八字,谨以眉州20石刻旧拓本摹补 北平翁方纲  

苏文忠21马券石刻旧在陆宣公祠下,近已散佚。余从胡秀才稻庐访得其处,因语梁庭明府22购得之,移置邑庠之流虹亭壁23。其山谷跋中二十八字未有以补也。北平翁覃溪学士摹眉州本以补之。付余侄巽斋携示余。幸是迹之复全也,为识于后。姚晋锡

吾乡坡翁马券石刻,山谷跋中失去数行,闻眉州苏公祠24及陈徵君晚香堂帖25俱有全本,未之见也。从兄巽斋游京师,乞翁詹事覃溪先生摹眉州本以补之。余曾见宋□太临《锦溪居士集》有《贺李方叔得眉山玉堂赐马长歌》,安得好事者一并镌之,尤快事也。

乾隆乙巳仲冬忍斋姚济纶记26

海盐陆云中27刻。

 

难忍哉。使有义士28能捐廿万,并券与马取之,不惟解方叔之倒县29,亦足以豪30矣。众不可。盖遇人中磊磊31者试以余书示之。元祐四年32十月甲寅黄庭坚书赠李方叔。

宣祖郡祠有苏文忠公马券、颖滨诗、黄山谷跋旧刻石四,嵌不负堂北垣。乙酉33,祠毁于兵。辇石缮西城34,失其二。余入民间。踪寻始获补阙35,求原墨摹勒需名本。十年36,访购全还故观,嗣期37祠宇复起,有如此石。   

顺治甲午仲冬38 快雪州中八十四陆卿胤书

    宛陵39刘登明闻旭氏摹勒

 

跋语阙文

常不继,将不能有此马御以如富贵之家。辄曰:非良马也,故不售。夫天厩

黄跋阙廿八字,或请觅旧拓重摹,余不敢以鱼目混40也。昔董文敏41于孤山寺得石本法华42,脱误数段。今僧弥细注43,缀刻石44。尾云:免读经,人增一烦恼。今考《山谷集》,以细书,足之使诵。其文无棘45,在口并弗怡46,其真之诮尔47。犹香光48之意耳。”

庭梁森识。

 

神骏有龙笔亦龙49,数行何幸落禾中直因出处云泥隔50,愈见车裘气谊公51二妙后先辉映远52(谓山谷原跋覃谿摹本)三番甲午53合并同捐碑不特传前美乡校还拜任睦风54

苏文忠公马券石刻,旧藏陆宣公祠,散失他处。先曾大父侍御公55访得之。梁明府庭移置邑庠流虹亭壁,缺山谷跋二十八字。从叔祖巽斋公丐北平翁学士摹眉州本补之,刻石藏智家。胡秋白、程听溪两师议将移此与前石合嵌亭壁。先是陆祠之石已于顺治中访求复置,经乾隆时移入亭内。今道光十四年56,三次岁纪皆在甲午,信哉!韩城相国跋57,为骏骨有灵也。因拟梁明府次文定韵58系诗一首,以志郑重捐石之意。

嘉禾后学网珊姚树智谨题并跋。

 

昔贤敦59友谊,(此券)足吾师。数载(沈兵)60,千秋见笔姿。杭州君赐渥,元祐故()知。玉鼻今何在?人()磊落61思。吴越森62()石,于今(剩几何)。……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弟。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翁方纲1733-1818,顺天大兴人。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尤冠绝一时。

姚晋锡1722-1786,嘉兴人。曾任礼部主事、刑部、福建道御史等职。

陆卿胤,秀水人。陆光岳子。官四川乌蒙军民府通判。

梁森,广东顺德人。乾隆三十九年任嘉兴令,四十一年署嘉兴府同知。

 

[碑记]

苏轼赠李方叔马券帖石及苏辙诗、黄庭坚、姚晋锡、姚济纶、陆卿胤、梁森、姚树智、许瑶光跋碑(含残碑)7块:

① 苏轼赠李方叔马券帖残碑,高44.5厘米,宽78厘米,厚13.5厘米。行书。

苏辙诗、黄庭坚跋残碑,高42.5厘米,宽110厘米,厚15厘米。中间断。右刻苏

辙诗,行书。左刻黄庭坚跋的一部分。行书。6行。

 黄庭坚、翁方纲、姚晋锡、姚济纶跋碑,31.5厘米,宽85.5厘米,厚11.5厘米。右刻黄庭坚跋,系佚后翁方纲摹补。行书。左刻翁方纲跋语,隶书。左刻姚晋锡跋语,行书。再左刻姚济纶跋语,行书。

 黄庭坚、陆卿胤跋碑,高42.5厘米,宽110.5厘米,厚20厘米。右刻黄庭坚跋的最后部分。行书。左刻陆卿胤跋,行书。

⑤ 黄庭坚跋语阙文及梁森跋碑,高32厘米,宽74.5厘米,厚11厘米。右刻黄庭坚跋语阙文。左刻梁森跋。

⑥ 姚树智诗跋碑,高40.5厘米,宽97.5厘米,厚13厘米。右刻七律诗一首,隶书。左刻跋语。

⑦ 许瑶光诗跋残碑,上宽32.5厘米,下边已残去一条。高26.5厘米,厚9.5厘米。残碑仅见39字。

此组碑(含残碑)7块,目前在湖心岛监亭内展出。

苏、黄马券帖石的来历及镌刻年代较难确考。但跋其帖者,较早的有盛时泰撰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跋语。其后又有王世贞、王昶等跋语,均录出附后。许瑶光另一马券帖石跋碑一块,嵌范蠡湖西施妆台北墙外侧,其内容录出附后。

金蓉镜纂《秀水县志·文徵》收录钱青选《观东坡马券石刻用颍滨韵》诗,亦录出附后。

       

    [简注]

1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元祐,北宋哲宗赵煦年号1086-1094     

2 堂: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3 玉鼻騂:白鼻赤毛的马。

4 肩舆: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晋六朝盛行肩舆,其制为二长竿,中设软椅以坐人。其初上无复盖,后加复盖遮蔽物,成为轿舆。唐宋大臣骑马,老病者得乘肩舆。 

5 李方叔:即李或写作李豸,1059-1109),字方叔。宋代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少以文为苏轼知,系“苏门六君子”之一。有《师友谈记》、《济南集》、《德隅斋画品》。 

6 故为□□□□□四月□□□□□”句:对照王昶《金石萃编》卷139,是“故为出公据。四年四月十五日轼书。”公据,官府的凭证。

7 子瞻:即苏轼。 

8 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韵的次序,叫次韵。始于唐·元稹、白居易。 

9 小床卧客笑元龙:意思是说李方叔来拜别苏轼,馆于东斋,苏轼非常豪爽,把朝廷赐予的玉鼻騂送给了李方叔。

10 弹铗无舆下舍中:意思是说李方叔当时生活困顿,有求于人。铗,剑把。舆,最早指车箱,后泛指车。后以“弹铗无舆”喻生活困顿,有求于人。下舍,低等的房舍。 

11 五马不辞分后乘:出知杭州的苏轼不推辞赐马,但把第二次赐得的玉鼻给了李方叔。五马,太守的代称。句中借指知杭州府的苏轼。不辞,不辞让、不推辞。后乘,第二次赐得的玉鼻騂。乘,坐、驾。动词活用作名词坐具,即马。 

12 轻裘初许弊诸公:生活相对闲适的苏轼一开始就答应对各位朋友的困难给予帮助。轻裘,“轻裘缓带”的省称。轻暖的毛皮衣服,宽松的衣带。形容雍容闲适的风度。弊,疲困。 

13 随人射虎气终在:虽是跟随别人出征,但豪情、气概终究还在。射虎,借用汉代李广善射的故事。后世常用“射虎”形容武将射艺高强。此句写李廌虽是跟苏轼学诗,但诗风豪放。 

14 “□□□□□□□”句:与苏辙《栾城集》卷六对照,是“徒步白头心颇同”。意思是平民李方叔头发白了,但还与为官的苏东坡心心相印。徒步,步行。后世因平民出行无车,故以徒步为平民的代称。白头,即“白首”。此谓友谊坚贞,白首不论。 

15 遥想据鞍横槊□,□□□□□□风:对照《栾城集》卷十六,是“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意思是说虽然落第了,但壮志不衰,吟诗如同跃马横戈,豪情满怀,充满建安风骨。后以“据鞍”用为年老壮志不减的典故。横槊,“横槊赋诗”的省称。行军时在马上横戈吟诗。槊,古代兵器,杆儿较长的矛。建安风,“建安风骨”的略称。汉末建安间,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善诗文,继承乐府民歌传统,并有不少作品反映当时社会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后人称之为“建安体”。 

16 天厩马:指皇家马圈里的马。  

17 妙墨:精妙的书法。券:凭据。

18 御:驾驭车马。 

19 嘉禾:旧时嘉兴府的别称。三国·吴时有野稻生于此,宋时以嘉禾为秀州(嘉兴府前身)的郡额,故名。简称禾。陆宣公祠:为祀唐代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平章事陆贽而建。陆贽754-805,唐代苏州嘉兴人。唐朝名相,以刚直不阿著称。死后谥宣,世称“陆宣公”。有《翰苑集》传世。    嘉禾陆宣公祠石刻苏文忠玉鼻券:明崇祯间于奕正《天下金石志》“嘉兴府”已列“宋李方叔马券(苏轼书,在陆宣公祠)”。  

20 眉州:古地名。秦蜀郡地,汉为犍为郡。西魏废帝三年因峨眉山之名,改称眉州。元归属嘉定路。以治为眉山县。明洪武降为县,后复为州。1913年改称眉山县。  

21 苏文忠:苏轼,卒,文忠。    

22 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梁森时任嘉兴令,故称“庭明府”。   

23 邑庠:此指嘉兴县学。旧时称县学为邑庠。 流虹亭: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四《古迹》:“流虹亭 在兴圣寺西。宋孝宗毓圣之地,故取华渚流虹义,今在嘉学仪门右,迁学时建。国朝雍正元年,学使何世璂重建。乾隆八年知县赵预再构,鲍鉁继之,十二年知县阎公铣增葺。咸丰间毁。同治中重建。”今不存。兴圣寺、流虹亭均因宋孝宗诞生于嘉兴而得名。

24 苏公祠:即“三苏祠”,在四川省眉山县城内西南隅的沙壳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祀祠。原为苏氏故宅,明洪武年间1368-1398,时人为纪念“三苏”,始就地改宅为祠,供“三苏”塑像,并立故里石坊。      

25 晚香堂帖:即《晚香堂苏帖》,三十五卷,一作二十八卷。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华亭陈继儒撰集,释莲儒、古冰蕉幻、陈梦莲摹勒。全帖收苏书二百余种,卷前有东坡像。孔凡礼《苏轼年谱》:“《晚香堂苏帖》有苏轼《赐马券》、辙诗及庭坚跋文。

26 乾隆乙巳:乾隆五十年1785    仲冬:农历十一月。    姚济纶:姚晋锡子。

27 陆云中:海盐人,乾隆年间篆刻家。

28 义士:有节操的人。

29 倒县:悬挂。句中指人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30 豪:豪放。

31 磊磊:胸怀坦白,光明正大。     

32 元祐四年:宋哲宗元祐四年,即公元1089年。

33 乙酉:清顺治二年1645      

34 辇石缮西城,失其二:相传当时将马券帖石中的二块运去修补了西门城墙。辇,拉车、运。缮,修补。   

35 踪寻始获补阙:追随其踪迹去寻找,得以弥补阙失。  

36 十年:顺治十年1652   

37 嗣期:来年。   

38 顺治甲午仲冬:顺治十二年1654农历十一月。   

39 宛陵:县名。汉顺帝时置,为丹阳郡治所。晋改为宣城郡治所。隋大业初改县名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市。  

40 鱼目混:即“鱼目混珠”。   

41 董文敏:董其昌,文敏  

42 孤山寺:即“广化院”。《西湖志》:“广化院,在孤山。《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九:‘在北山,旧在孤山。天嘉元年建,名永福(俗呼孤山寺)。大中祥符改今额。有白公竹阁、柏堂、水鉴堂、涵辉亭、凌云阁、金沙井、辟支佛骨塔、永福慧琳和尚塔’。”    法华:《法华经》。《妙法莲华经》的简称。系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43 弥细注:通篇详细注释。弥,遍。   

44 缀刻石:连续刻于贞石。   

45 棘:剌。  

46 在口并弗怡:读起来并不使人心情舒畅愉快。   

47 诮:通“悄”。忧愁、烦恼。尔:用于句末,表语气。  

48 香光:董其昌,号香光居士。

49 神骏:良马。龙:骏马。因称骏马为“八尺龙”。笔亦龙:指苏东坡的马券书非同寻常。龙,非常的人。句中指字迹为非同寻常的人所书。

50 直:连词,但是。云泥隔:云在天上,泥在地下,相距极远。喻苏东坡、李方叔两人地位、贫富相距甚大。  

51 车裘:似同 “轻裘”。轻车裘衣,形容雍容闲适的风度。气谊公:气势、气质与公相适宜。谊,适合。

52 二妙:指黄庭坚原跋及翁方纲摹本。     

53 三番甲午:指顺治十二年1654、乾隆三十九年1774、道光十四年1834马券及黄庭跋碑三次失而复得,均在甲午年。

54 乡校:乡学。任睦风:凭借和睦、亲近的好风尚。睦,和好、近亲。

55 先曾大父侍御公:姚树智的曾祖父姚晋锡,官御史。

56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

57 韩城相国:王杰1725-1805,清陕西韩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刚正忠直著称。韩城相国跋:(见附录)嘉庆《嘉兴县志》卷三十四《金石》:“右马券帖四石,旧藏陆宣公祠中。岁久散失。顺治甲午,宣公后裔求得之。寻有好事者,购取其二,馀二石遂湮榛芜。乾隆甲午,韩城王公杰视学浙江,按试嘉兴,时知县梁森访得人间所藏二石,又于祠中墙角出二石,而四石复完。请公为跋,刻于其后,今在县学流虹亭中。”   

58 文定韵:即苏辙“小床卧客笑元龙”诗韵。苏辙,卒,文定。

59 敦:笃厚。

60 兵燹:因战争所遭受的焚烧破坏。渥:优厚。

61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  

62 森:盛貌。

 

 

附:苏轼赠李方叔马券帖石

元祐元年,予初入玉堂,蒙恩赐玉鼻騂。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又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四年四月十五日轼书。

(录自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 光绪《嘉兴县志》卷三十五亦载)

 

(按:孔凡礼《苏轼年谱》:“元四年己巳 五十四岁 四月十五日书赠方叔赐马券。盖朝廷以守杭故,赐以玉鼻,又以此赠而出此券。《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著录《赠李方叔马券》谓:‘券存二纸,各高四尺七寸,广二尺,作三截书,八行六行不等,行五字六字亦不等,行书。在嘉兴县学。’”)

 

苏辙《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诗:

方叔来别子瞻,馆于东斋。将行,子瞻以赐马赠之。方叔作诗,次韵奉和: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弊诸公。随人射虎气

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录自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 苏辙《栾城集》卷

十六亦载,题为《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

 

    黄庭坚《跋东坡所作马券》文:

翰林苏子瞻所得天厩马,其所从来甚宠,加以妙墨作券,此马价应十倍。方叔豆羹常不继,将不能有此马御以如富贵之家。辄曰:“非良马也,故不售”。夫天厩虽饶马,其知名绝足,亦时有之尔,岂可求赐马尽良也?或又责方叔受翰林公之惠,当乘之往来田间,安用汲汲索钱?此又不识痒痛者从旁论砭疽尔。甚穷亦难忍哉!使有义士能捐二十万,并券与马取之,不惟解方叔之倒悬,亦足以豪矣。众不可。盖遇人中磊磊者,试以予书示之。元祐四年十月甲寅 黄庭坚书赠李方叔。

    (录自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 黄庭坚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亦载,但无末句)

 

许瑶光跋:

昔贤敦友谊,此券足吾师。数载沈兵燹,千秋见笔姿。杭州君赐渥,元祐故交知。玉鼻今何在?人犹磊落思。

吴越森金石,于今剩几何。苏黄留宝墨,沧海未消磨。旧迹南湖镇,高风北宋多。友朋无马共,愧我守嘉禾。

苏文忠与李方叔马券,向在流虹亭。有颖滨诗暨山谷跋语。咸丰十年,亭毁于贼。同治三年春,官军复之。四月,余来守郡。命嘉兴训导蔡钦尧于废营垒石中觅得之,而字已漫灭。乃访旧本,倩秀才锺沈霖修洗之。今年,孝廉石君中玉、程君瑞生谋复流虹亭,嵌石于壁,真盛事也。因志颠末,并系以诗。

(录自光绪《嘉兴府志》卷八十六《金石》)

 

桐乡冯孟亭云马券石凡四,旧存宣公祠。好事者取其二去,馀迹湮没苔砾。乾隆甲午,邑宰购而合之,尚缺黄跋廿八字,今置流虹亭是也。余得旧拓完本摹之,是否四石中之一,抑流虹旧石之全,无可证校。适郡绅浚河,建亭少伯湖上,以收纳烟景,乃属嵌石亭壁。附以文衡山“浮碧”二字石刻,庶几补流虹之缺典而标胜地,以雅观云尔。光绪壬午上巳许瑶光跋。

(录自范蠡湖碑刻)

 

盛时泰跋:

苏黄马券帖

右马券帖刻在嘉兴陆宣公祠中,乃子瞻为李方叔所书。后有子由诗,并鲁直跋。方叔即子瞻主试落第者。余尝谓子瞻玉鼻騂赠方叔不足奇,而子瞻以玉鼻騂赠方叔则甚足悲。然方叔不遇于子瞻乃命也,而后竟龌龊以死,使坡公有爱才之累。则士之自立可不慎欤。嘉靖己未二月八日,因友人所贻,漫为志此。

马券帖是苏、黄二公为方叔区处其穷者。读其券,真有令人愧死处。今时风土偷薄,岂徒朋友道沦落如兄弟骨肉,以财势欺凌者何限,况两姓人耶。

大字甚佳。方叔遇子瞻,不偶而落第,即此刻观之不徒见。当时友谊之笃,亦足以知李公人品矣。

(录自李光《金石文考略》卷十四 引《苍润轩碑跋》)

 

[作者简介]

盛时泰,上元人。喜藏书,善水墨竹石,工书。居近西冶城,家有小轩,文徵明题曰:“苍润”。

王世贞跋:

子瞻以天厩赐马遗李方叔,使鬻之而为书券,鲁直又为跋,索十万钱,大是佳话,然以子瞻故,硬差作伯乐,抑勒牙人,亦见尔时词客之横耳。

(录自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 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亦载

 

[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1590,江苏太仓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同为文学界“后七子”领袖,精于戏曲。

王杰跋:

苏文忠公马券帖,并颖滨诗、黄山谷跋,共四石,旧藏陆宣公祠,岁久散佚。顺治甲午,宣公后裔求得之。寻有好事者购取其二。余二石遂湮榛芜中。今乾隆甲午,岭南梁君宰嘉禾,访购人间所藏二石。又于祠中墙角并获二石,而四石复完。

乾隆丙申三月 韩城王杰

录自光绪《嘉兴县志》卷三十五 王昶

《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九亦载,但无末句

 

王昶跋:

按此石,今在嘉兴县学流虹亭。东坡先生年谱:元祐元年,累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四年三月除知杭州。七月三日,到杭州任。其书此券在四月,则未出都时事也。弇州稿云,鲁直为跋,索十万钱。今石刻跋云,能捐廿万,并券与马取之,彼此有异。此券石刻,昶在四川眉州苏公祠内见有券刻,与赵松雪真草文同嵌壁,极为精妙。但两刻不知孰先孰后矣。至此,石之在嘉兴宣公祠,其原委未有详及者。

(录自王昶《金石粹编》卷一百三十九)

 

[作者简介]

王昶1724--1806,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辞官后,主讲娄东、敷文两书院。湛深经学,精考证,能诗词、古文。时称通儒。吴中浙派词人群代表人物。

 

胡开昌书东坡马券后诗

珍重天地八尺龙,著鞭先付解推中。眼迷五色怜方叔,气亘千秋服长公。事与僧居留

带并,书非殿帅换羊同。跨鞍捧卷春豪举,归路駸駸两耳风。

时相纷纷论蛰龙,翻令只字重寰中。解骖厚谊高平仲,落纸丰筋逼鲁公。元祐党人联譬在,金华仙迹错刀同。当时纵有昆明劫,不堕迢遥大雅风。

通神墨妙势跳龙,堂圮庭荒草棘中。不被磨砻经李硕,终留光焰傍宣公。寻时定武兰亭重,得后韩陵片石同。剥藓啄苔传搨本,快临一过宅生风。

久嵌祠壁忆蛇龙,遭遇飞凫拂拭中。在有遗珍光欲言,物还旧观好应工。衙斋精鉴方皋避,艺圊旁搜骏骨同。徙置留题侍话远,流虹亭上涌清风。

    (《录自嘉庆《嘉兴县志》卷三十四《金石》)

 

张廷济《苏文忠公马券石刻》诗

    玉堂视草眉山仙,杭州出守元祐年。天育骠骑再承赐,银鞍金镀何联翩。东南肩舆得一足,一马却赠李方叔。又恐方叔或卖之,公据还贻书一幅。公少拟作欧阳文,带马俪句蚤出群。出知颖州作谢表,自用恰如宫师云。学士院中初召入,玉鼻騂其衣对袭。今之出守带假龙,龙直班崇他莫及。方叔得马泪欲倾,甚穷难忍诚人情。吾公爱友入骨髓,买羊酤酒谁重轻。此券此碑八百载,真友真情长不坏。不负堂又流虹亭,几伴伟人阅时代。深檐盖覆珍琳球,宝章合与胶庠留。愿书万本读万遍,无论秀州还眉州。(文忠眉州祠中亦有镌石)

(录自张廷济《桂馨堂集·顺安诗草》卷一)

 

[作者简介]

张廷济1768-1848,嘉兴人。屡试不第,遂结庐高隐,以图书金石自娱。金石书画,刻削髹饰之属,无不搜求,并构清仪阁以藏之,名被大江南北。书法米芾,草隶独出,冠于一时。

 

钱青选《观东坡马券石刻用颖滨韵》诗

流虹亭壁走蛟龙,遗迹搜从蔓草中。四石合成应有数,一时雅好岂妨公。书因玉局留题重,事与金台市骨同。多少乘肥贵游客,解骖谁继此高风。

(录自金蓉镜纂《秀水县志·文徵》)

 

[作者简介]

钱青选,嘉兴人。工诗,善画梅竹。

   
 
 
嘉兴市图书馆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