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烟雨楼史话
>>
文物选录
鸳鸯湖小志
烟雨楼
太平天国碑
2010-07-05
一九五二年嘉兴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亦方壶设立了“太平天国史料陈列室”,陈列了太平天国在嘉兴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永安炮台”碑、“长安炮台”碑和“分路碑”,以供参观、研究。永安炮台碑是在一九二八年拆城筑路时,在西城下发掘出来的。共二块,一块横石刻“永安炮台”四字,另一块直刻“太平天国”四字,下刻炮台碑文: “荣王劳千岁,守禾四年,增高城郭,添造炮台,以成万万年永远之基。癸开春仲,复于大西门,兴修炮台,以壮军威,而防胡妖,诚万备之至善也。名日永安,取永久平安之义。工既竣,?志其由来于石。开朝功臣敕天燕杨得顺匝监造。”永安炮台碑发现后就移到了烟雨楼,嵌砌在御碑亭的墙上。
蒲华墓志铭
2010-07-05
沈世瑾撰,吴昌硕书并篆盖,赵石刻。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卓英,又字竹云、竹英、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嘉兴人。清末杰出画家。一九一一年病逝上海,归葬嘉兴。其墓志铭刻成未及入葬,嵌立于鉴亭内墙上。墓志铭与碑额均高65cm,宽55cm,保存完好,为研究蒲华生平及书画创作,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彭雪琴题梅花图记”碑
2010-07-05
清•光绪元年嘉兴知府许瑶光撰。碑高124cm,宽54cm。今置烟雨楼长廊墙上。
彭玉麟《梅花图》石碑
2010-07-05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湘军将领。能书画,擅长梅花。清光绪元年(1875)三月,嘉兴知府许瑶光邀彭玉麟游烟雨楼,彭画梅花两幅,一直幅,一横幅。许瑶光为之刻石,并特建宝梅亭。直石:高154cm,宽64cm;横石:宽100cm,长235cm。碑刻刀法苍劲,展现了原作“老干繁枝,鳞鳞万玉”的神韵。一九六四年郭沫若游览南湖,对“梅花碑”评价甚高。“梅花碑”直石刻彭玉麟自题诗并跋。跋云:光绪乙亥季春,予由西湖退省庵,出江道过嘉兴,许雪门太守,傅翼良总戎邀游烟雨楼,于水际得此石,索画梅,乘醉走笔,并系二绝。南岳七十二峰樵人彭玉麟并识。
奉宪勒石永禁碑
2010-07-05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月,嘉兴府秀水县为禁止以香铺工人薛大昌为首发起的香铺工人罢工,特立此碑。碑文称:“……倘敢复蹈前辙,许多店铺指名禀县,以凭严究拿,断 不姑宽……。”碑高134cm,宽70cm,保存完好。一九五五年移置鉴亭,今置碑廊。
烟雨楼碑
2010-07-05
清•顺治年间冀应龙书,勒石立于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中。碑高212cm,宽117cm,保存完好。“烟雨楼”三字笔力遒劲、朴茂。
“福”字碑
2010-07-05
清嘉兴知府许瑶光书,碑高134cm,宽58cm。嵌鉴亭内壁。
乾隆御诗碑
2010-07-05
一石在烟雨楼东,清晖堂后;一石在烟雨楼西侧。两石均正碑高188cm,宽80cm,厚25cm。碑额高58cm,宽80cm,厚25cm。乾隆御诗碑镌刻年代不详,系按乾隆御笔真迹摹刻,两碑共刊乾隆咏南湖烟雨楼诗十四首。
“重建烟雨楼碑记”碑
2010-07-05
明•崇祯五年(1632)岳元声撰“重建烟雨楼碑记”,文学家李日华等立碑,置于“宝梅亭”朝西门外左壁。碑高214cm,宽93cm,保存完好。
吴镇《风竹图》碑
2010-07-05
吴镇(1280一1354),元代著名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塘(今嘉善)人。清同治六年(1867),嘉兴知府许瑶光得吴镇《风竹图》真迹,摹刻上石并题了诗。碑高174cm,宽l00cm,置于烟雨楼。后移置宝梅亭内壁,今存。吴镇《风竹图》自题诗云:“山窗思寂寥,铜博香委曲。客中乞丹青,写作秋云绿。”其“风竹”笔墨潇洒,似可闻竹叶枝间的婆娑之声,艺术价值颇高,为书画爱好者所称赏。
松化石和舞蛟石
2010-07-05
松化石由文物保管委员会在一九五二年从城隍庙移来烟雨楼,放在大楼的左侧。此石高一点四米,周一点五米,呈褐色,是常见植物化石的一种。化石的形成,至少已有四万余年了。该石放在宋岳柯遗物“洗鹤石池”中,供游客欣赏。
马券帖石
2010-07-05
一九四六年保存在嘉兴县学流虹亭中的宋元祐四年(1090)苏轼赠马券帖四石移置烟雨楼展出,这四块帖石的来历和镌刻年代都已无从查考。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