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2?-1624?。字伯生,号古塔居士、片玉山人、应阳生,上海松江人。明代布衣名士、书法家。与王世贞、申时行、黄洪宪等相善,清时与陆机、陆云、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陈继儒并称“松江七贤”。
清《[光绪]青浦县志》中有“陆应旸”,一般认为即是“陆应阳”。“人物三·文苑”有陆应旸小传:“陆应旸,字伯生,郊子也。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绝意仕进。诗宗大历,黄洪宪及许国、申时行皆折节交之。王世贞好以名笼络后进,常誉应旸,应旸不往,时论益以为高。万历时修复孔宅,应旸之力居多。卒年八十有六。应旸作诗喜用鸿雁字,人称为‘陆鸿雁’。”又《青浦县志·艺文志》有《樵史》四卷,陆应旸著。
从“余也逢秋七十二”、“云间亦有老不伏”等句推测,这首诗当作于诗人72岁时,大致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