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曲赋   >>   唐以前  
     
检索 历史地理
诗词曲赋
鸳鸯湖棹歌
散文笔记
碑拓
南湖书画
图片
南湖视频
人物传记
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资料 南湖革命纪念馆
 
唐以前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现代
待考
   

 

语儿①见新月

 

 

 
 

 

几处天边见新月,经过草市忆西施

娟娟水宿初三夜,曾伴愁蛾到语儿。

 

注释:

①语儿:嘉兴古地名,在嘉兴县治南。宋张尧同《嘉禾百咏·御儿》:“用此临吴战,何人为越谋。夫差曾不悟,亡国始知羞。”附考:“水在郡西南,去崇德县治东南一里,旧名御儿中泾,俗名沙渚。吴越时栖兵于此。《越语》:‘践之地北至御儿。’《左传》、《吴越春秋》皆作‘御’。《史记·年表》亦作‘御’,西汉易为‘语’,而《年表》又作‘蓹’。《水经》曰:‘由拳西乡有产儿便能语,因诏为语儿乡。’元丰中,朱长文《续吴郡图经》云:‘范蠡献西施于吴道中,生子,至此能语。’张宫谕《广舆图考》亦云。《越绝书》曰:‘语儿乡,故越界,大夫种曰,吾以御儿临之。’又女阳亭者,勾践入宫于吴,大夫产女此亭,养于学乡。勾践胜吴,更名女阳。《三朝国史》云:‘有语儿亭,又名女儿亭,俗呼囡儿墩。汉元封初,封辕终古为御儿侯’”。语儿的故事在唐时即已流传。唐陆广微《吴地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②草市:乡村定期集市。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需要自然形成的市场称为草市。这里的“草市”可能是指“语儿”附近的濮院。濮院古为槜李墟,宋建炎年间以前是一个草市,称为“幽湖”、“梅泾”、“濮川”。

西施:传说范蠡送西施入吴,途经嘉兴,因而在嘉兴流传了许多与西施有关的故事。除“语儿”外,还有像“西施掐痕”,嘉兴名果槜李上的一条瘢痕,传说是西施吃槜李时指甲一掐所留下的指痕,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有“闻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的诗句。望吴门,相传是西施入吴后,嘉兴百姓望着吴国的方向盼西施早日回来。西施妆台,相传是范蠡与西施隐居于范蠡湖时,西施每天梳妆打扮的地方。西施倾脂粉水于湖,湖水染为胭脂色,湖里螺蛳吃了脂粉水,变成了五彩螺。西施冢,相传西施死于嘉兴,葬于范蠡湖中。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有“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的诗句。

③娟娟:姿态柔美的样子。

④愁蛾:女子发愁时皱起的双眉,这里指代西施。

   
 
 
嘉兴市图书馆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