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漠漠②雨疏疏,碧瓦朱甍③照水隅。
幸有园林依燕第④,不妨蓑笠钓鸳湖⑤。
渔歌欸乃⑥声高下,远树冥濛⑦色有无。
徙倚⑧阑干衫袖冷,令人归兴忆莼鲈⑨。
注释:
①此首《烟雨楼》诗亦有作“杨万里”作。始自明《[崇祯]嘉兴县志》,此诗题作“鸳鸯湖”,署名“杨万里”。此后大多把此诗归于杨万里名下,直至民间年间陶元墉的《鸳鸯湖小志》也作杨万里。查杨万里《诚斋集》中无此诗。此诗最早见于元《[至元]嘉禾志》,题作《烟雨楼》,署名“方万里”。稍后的明《[万历]嘉兴府志》也题作《烟雨楼》,署名“方万里”。明《[万历]秀水县志》,也是题作《烟雨楼》,署名是“方万里 宋”,在《烟雨楼》题下收两首诗,一是这首,另一首是一直来题作“方回”的《烟雨楼》(“楼压重湖实壮哉”),明显是把方回与方万里作为一人。
方回跟嘉兴关系甚为密切,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嘉兴。如有《过嘉兴道中接待寺丁丑十二月赴逮扬州遇雪留宿怆然》、《烟雨楼》(“楼压重湖实壮哉”)、《泊嘉兴城北门外》、《晓发秀州城南》、《过秀州城东》等诗,他的《听航船歌》十首,写从海盐塘来嘉兴的一路境况。其中一首写道:“南姚村打北姚村,鬼器谁怜枉死魂。争似艄公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诗下自注:“秀之南门至海盐县,古塘八十里,人人带刀雠劫。十二年间,私杀官诛,骸骨如丘。”可见方回对嘉兴的风俗也十分熟悉。至元时,方回诗名正盛,是元朝当时最为著名的诗人,《[至元]嘉禾志》不大可能将杨万里的诗移到方回头上。方回降元后,其人品为世所鄙视,同时,方回之诗名也远远及不上杨万里,因此,把“方万里”误为“杨万里”,或许是无意中的讹误,也可能是嘉兴人厌恶其为人而有意将此诗归之于杨万里名下。不管有意无意,无论是从署名的先后上,还是与嘉兴的关系上,这首诗方回所作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
②漠漠:迷蒙。五代佚名《菩萨蛮》有“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
③碧瓦朱甍:碧瓦:青绿色的瓦。朱甍,朱红色的屋顶。碧瓦朱甍指道院、庙宇等。
④燕第:燕宇,休闲用的屋宇。燕,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⑤鸳湖:即鸳鸯湖。宋时之鸳鸯湖是相邻的两湖——鸳湖和鸯湖之总称,诗词号中的“鸳湖”,有时单指鸳湖,有时则是鸳湖和鸯湖的统称,从本诗的诗意看,应是指鸳鸯湖。
⑥欸乃:象声词。泛指歌声悠扬。
⑦冥濛:幽暗不明。
⑧徙倚:徘徊,逡巡。
⑨忆莼鲈:喻思乡或归隐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