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资料   >>   代表综述  
     
检索
历史地理
诗词曲赋
鸳鸯湖棹歌
散文笔记
碑拓
南湖书画
图片
南湖视频
人物传记
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资料
南湖革命纪念馆

 

包惠僧——以董必武笔误之名传世的党史人物

 

 

 

中共一大之后,他在上海参加编辑《劳动周刊》。自1922年起,他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北京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共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

1924年,他奉中共之命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黄埔军校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武汉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19271月,出任独立第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大革命失败后,包惠僧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脱党经过,1966411,他在《包惠僧回忆录》中写道:

我约在(1927年)720日前后,奉共产党中央军委周恩来同志之命,到南昌待命,并准备接江西省军委工作。我先到南昌,周恩来同志后到,他告诉我:“不必在江西作长久之打算,要随军南征。”派我任《前敌日报》主编。《前敌日报》没来得及成立,南昌宣布起义。事有凑巧,我又病了,周恩来同志叫我在南昌暂时潜伏,如赶不上队伍,即武昌去找组织。他给我写了介绍信,我在南昌一个表亲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才化装逃出南昌,到九江搭船回了我的故乡黄冈。当时白色恐怖遍地皆是,在乡下也住不下去,遂到武昌,也没有找到组织。武汉也待不下去,即带着妻子逃到江苏高邮(妻家)暂行避难。在高邮住了两个多月,风声不好,才逃往上海。我会见了李达(他此时已脱党多年)、施存统、马哲民等。上海的情况很混乱,我遂和这些人一起走了失败主义的道路,消极脱党。

脱党后,包惠僧在上海一度卖文为生。

1931年以后,他借助曾在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共过事的关系,先后任国民党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的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中央军校政治教官,国民政府内政部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等职。陈独秀去世前,他曾到四川江津陈家中看望。

1948年,蒋介石政府风雨飘摇,包惠僧先是带着家眷跑到澳门。后来又决心回到当年的中共朋友中去,9月上旬给时在北平的周恩来发了电报。很快就有了回应。

回到北京后,董必武、周恩来先后请他吃饭,后被安排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和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1957年,周恩来又任命包惠僧为国务院参事。老人十分感激。

包惠僧晚年的主要贡献,是为后人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回忆录。他参加过中共一大,参与了中共19277月之前的许多重要活动,因此他的回忆录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文革”中,包惠僧受到了冲击。扫“四旧”风声正紧时,包惠僧叫子女把陈独秀写给他的一百多封信,都付之一炬!这当然是一大损失。

1971年,他患“腹主动脉瘤”。他和家属考虑年事已高,没有同意医生动手术的建议。

1976721040分,85岁的包惠僧离世。

关于其姓名中“惠僧”两字的来历,他的老伴说,他本叫包晦生。跟董必武初识之后,董必武给他写信,写成了“包惠僧”。后来,他干脆就改用“包惠僧”。这个名字也就流传于世了。

   
 
 
嘉兴市图书馆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