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璐
……
在李汉俊家出事以后,中共“一大”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中共“一大”的南湖之会,参加者可能是10个人。其时何叔衡早从上海回湖南去了,陈公博在李汉俊家出事之后,“吓得魂不附体”,也到杭州去了。张国焘说,李汉俊照常出席。陈潭秋说,李汉俊则未出席。有一个可能是,上海李家出事时,李汉俊首当其冲,南湖之会,李本人一定表示满不在乎,坚 要“照常出席”,早期中国革命家都有这种性格。但在李家出事时,与法国巡捕照过面的只有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陈公博既然决定不出席,其他同志一定担心李汉俊仍然是法国巡捕密探跟踪的目标,为了全体安全的理由,中共“一大”南湖[之会],李汉俊可能被劝阻参加。
中共“一大”最后一个议程是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有关“一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关,名称不一。周佛海说:“选举陈仲甫(陈独秀)为委员长,我为副委员长,张国焘为组织部长,李鹤鸣(李达)为宣传部长。陈仲甫未到沪的时期内,由我代理。”陈潭秋说:“因党员过少,决定不组织中央委员会,先行成立‘中央局’,张国焘、刘仁静被选为候补委员。”张国焘说:“‘一大’讨论选举时,一致认为现在党员人数很少,暂不必根据党章组设人数较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只须选举3个委员,分担书记、组织、宣传等工作就够了。”包惠僧说:“最后的一个议程就是选举,张国焘同各代表是事先分别协商过的,所以票很集中,选举结果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当选为中央委员。”
陈潭秋、张国焘、包惠僧都说:中共“一大”产生的领导机构,有委员,而并无中央委员会,既然没有中央委员会,何来“委员长”与“副委员长”?可见周佛海在这个问题上有“自抬身价”之嫌。
关于“一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名称、中共史学家洪焕椿说:“大会决定成立了中央工作部,作为党的领导机关。”中共高级党校的教材中也说:“关于党的组织机构,大会决定设立一个中央工作部,地址在上海,由3人组成,社书记、组织主任、宣传主任各1人,陈独秀被选为书记。”
根据笔者的判断,“一大”产生的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当时可能含糊地称为“中央”。实际上并无正式名称,只是推出几个人分别负责。所谓“中央委员”、“委员长”、“中央局”等,都是后人“创造”的名词。“中央工作部”则较确切。不过,有一点要指出的,由“一大”选出的陈独秀为中央“书记”,按共产党的组织章程,这种书记职位,等于是党中央的实际领导人与最高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