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畲族文字库 > 畲族论文 
 
频道名称:
畲族论文
   
 
标  题
[推荐]《畲族民间文化》 
副 标 题
 
作  者
邱国珍 姚周辉 赖施虬 
文章来源
南方网 
发表时间
2010-11-19 12:16:00 

  《畲族民间文化》

作者:邱国珍 姚周辉 赖施虬

【内容提要】

    20年,我在研究中国多民族文化圈及其分布特点时,特别喜欢阅读有关民族史或民族志的书籍。为了弄清楚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历史的来龙去脉,我不得不在众说纷纭的考证中努力判断令人信服的史论。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有两种感受让我难以释怀。我的第一种感受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族源,特别是了解那些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历史,只能通过汉文典籍中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记载辨认或推断。某一种说法把这个民族作为一个支系归入某一个更大一些的有字代码的南蛮族群里,另一种说法又有可能把它归入另外一个大一些的有”()字代码的北狄族群里,于是这个民族的族属似乎总是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甚至是以弱势族群的卑贱身份总是处于主体民族的边缘和附属的低下地位。于是,在所谓的正史中他们总是受到歧视。我的第二种感受是:一个受到歧视被迫难以生存的弱小民族,总是不顾一切地经过艰难险阻寻找自己族群可以活下去的生存空间,尽管这些空间经常处于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跋山涉水坚持维护自己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为此,这些民族几乎都有一部悲壮的民族大迁徙的血泪史,可歌可泣,让我不能不肃然起敬。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正以国家工程的实施规模在有计划地进行着。其中民俗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之一就是发挥指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参与各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田野普查工作,进行有关各民族的文献资料的梳理编纂,撰写调查研究的科学著作文本,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像《畲族民间文化》这样的著作,就是既有对畲族史料的梳理辨正,又有对畲族民间文化所有表达形式的调查评介与分析,更有对畲族文化做出的全面整体的价值评估和科学判断。这种民族史、民俗志、民间文化论三位一体的科学文本,应该被认定为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的指导性、示范性的一种科学范本。我认为,像《畲族民间文化》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分量很重的学术著作,也是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指导手册。这本书的出版问世,必将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畲族生产民俗

一、农耕习俗

二、狩猎习俗

三、副业、手工业和交易习俗

第二章 畲族生活民俗

一、服饰民俗

二、饮食民俗

三、居住民俗

四、交通运输民俗

第三章 畲族社会组织民俗

一、宗族

二、村落

三、民间组织

第四章 畲族人生仪礼

一、诞生礼

二、成年礼

三、婚礼

四、丧礼

第五章 畲族信仰民俗

一、盘瓠信仰、祖灵崇拜及族内英雄、神祗崇拜

二、民间俗神信仰

三、道教神和佛教神信仰

四、自然神信仰

五、畲族民俗信仰的特征

第六章 畲族医药民俗

一、畲族的疾病观

二、畲医及其防病、治病方法

三、师公及其作法

四、畲族医药民俗的特点

第七章 畲族岁时节日民俗

一、传统节日

二、生产性节日

三、神事节日

四、娱乐性节日

五、畲族岁时节日民俗的特色

第八章 畲族民间艺术

一、民歌

二、舞蹈

三、民间工艺美术

第九章 畲族民间游戏竞技

一、民间游戏

二、民间竞技

三、畲族游戏竞技的特点

第十章 畲族神话与史诗

一、神话

二、史诗

第十一章 畲族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一、民间传说

二、民间故事

第十二章 畲族民间歌谣与民间叙事长歌

一、民间歌谣

二、民间叙事长歌

 

 

参考文献

后记

20025月,我们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畲族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获准立项。欣喜之余,我们匆匆进入状态,时而埋头于书斋,做案头工作;时而背上行囊,到畲族村寨做田野调查。那些日子,我们很兴奋,也很辛苦。2004年初,课题研究终于完成,并于当年6月顺利结题。成果正式出版之前,我们再度斟酌,反复修改,转眼便到了2005年。忙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

我们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后转为民俗学教学与研究。做本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得到许多师长和朋友的帮助。他们或在学术思想方面进行指导,或在资料方面提供支持,或者田野调查时给予帮助,或者联系出版方面穿针引线。他们是:中国社科院的郎樱研究员、武汉大学的李惠芳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研究员、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福建省民族(宗教)研究所蓝炯熹所长、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的李筱文副所长、商务印书馆李霞副编审,还有时任广东商学院党委书记陈运森、江西铅山县委书记李友鸿、浙江平阳县怀溪乡党委书记陈尚清,以及我们的学生罗巧芝、蓝青及她们的家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拨冗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全书共12章。《概述》及第1—5章由课题负责人邱国珍执笔,第6—9章由赖施虬执笔,第10—12章由姚周辉执笔。全书由邱国珍统稿。

由于我们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局限,本书一定存在不少错误和缺点,敬请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