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畲族文字库 > 畲族论文 
 
频道名称:
畲族论文
   
 
标  题
从“诗画畲山”看畲族文化建设 
副 标 题
 
作  者
雷萍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2011-01-05 18:26:00 

来源:本人提供       作者:雷萍    浙江畲族民间艺术团(景宁县文化馆)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我们畲族的一份功劳。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畲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畲族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都会载歌载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我们这个少数民族的成长历程和辛勤劳作。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深入开展畲族文化调研,树立畲乡品牌意识,对畲族文化进行保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畲乡文化    三月三   诗画畲山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浙江丽水景宁是浙江畲族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最早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年)从福建省罗源县迁入景宁,然后在丽水各地繁衍。畲族是个古朴的山地农耕民族,勤劳、朴实,历史悠久。畲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了千百年代代相传,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畲家人生性豪爽,喜喝酒和吃大锅菜,畲族的服饰、饮食、居住节庆、婚嫁、丧葬等诸方面的礼仪,以及喜好和禁忌都反映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格,有着鲜明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畲族文化是畲族人们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总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种独特的、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畲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创新,使之成为适应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众多文化竞争中,畲族文化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值得每一位畲乡人民要深思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品牌是龙头,品牌是效益,品牌是金钱。市场大战就是品牌大战。其实品牌对于文化而言也是同理。而且,文化品牌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社会效益。文化品牌就是那些特别优秀的文化精品,它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精神属性,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畲族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创造,让畲族文化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显得日益重要。

回顾2009年农历三月三,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畲族节日里,畲族人民都要载歌载舞,

为自己民族的生日举办盛大的舞会。今年的主题是《诗画畲乡》,全剧由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尾声六部分组成。集聚畲族最具有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耕猎、茶织、歌会、婚恋等主题内容,以音舞诗画的手法荟萃畲族山歌舞蹈、工艺建筑、服饰茶艺、体育竞技等文化艺术精华,展示畲族的特色民俗和精神内涵。近三百名乡土本色演员倾力再创畲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节目录制播出后,在县内外的反响很大,留给我们对于畲族文化建设的启示也很多:

一、树立畲族文化品牌,走向市场竞争。

从轰动全国的“畲山风”到今天的“诗画畲乡”,内容一幕比一幕精彩,场面一个比一个震撼,反响也一次比一次强烈。在树立畲族文化品牌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戴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而不能戴哈哈镜。对我们民族文化来说,市场有时是放大镜,不起眼的小东西,如一款彩带,一款头饰,一个器物,一旦进入大市场,其价值就成百上千倍增值;有时,它是显微镜”,以前认为没有价值或只有精神价值,不值什么钱的东西,从市场的角度一照,便会发现其中巨大的含金量;有时,它是望远镜,一些现在看来没什么利益,甚至赔钱的工作,从长远的角度看,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可以说,市场在给民族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前景。

但在树立文化品牌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定位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比如在表现畲族的的服饰、音乐、歌舞应该要适用自己民族的配乐。因为畲族民族的服饰、音乐和歌舞等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体现着这个民族对世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伦理观念,而这也正是它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所在。一旦失去了对这些载体的准确把握,不仅得不到被表现的民族的认可,还会因为缺乏真正的特色而最终丧失在市场中的存在。

二是一些少数民族自己不愿意拿出来展示的内容,不应该强制搬上市场。如畲族人的忌讳“犬”的说法,虽然也真是存在,可是一旦变成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因为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和民族背景,加之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理解和阐释的差异,从客观效果上看失去了真实性,甚至会被误认为侮辱

三是歪曲、丑化某些民族风俗。这一现象在所谓婚俗方面表现尤甚。一些旅游点为了招揽生意,打着展示民族婚俗的名义其他项目的服务,这样不仅达不到宣传畲族文化的目的,相反还玷污了神圣的民族文化。

所以实施畲族文化品牌战略,首先应该创造宽松环境,面向大众,立足现实,小处着眼,由小做大,逐步发展。不能因为出精品大作而忽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要严格选项,确立精品意识,防止急于求成而粗制滥造和破坏性、投机性开发,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再次,鼓励地方畲民合法参与开发经营活动,引进境内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来整合当地文化市场,促进文化观念的更新和文化制度的创新,促进文化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提升畲族文化内涵。

畲族文化要更好地继承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只有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才能让民族文化之花盛开得更灿烂。

1、大力开展宣传,增强民族意识,上下形成共识。例如对畲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活动向全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使广大畲族群众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看到民族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畲族年轻一代使命感。鼓励畲族学生学唱山歌、讲畲语让畲语走进教室,走进生活,使更多的人会唱山歌,会讲畲语,让畲族语言更好地传承下去。

3、加强对“三月三活动的重视,例如,在2009年的“诗画畲乡”大型晚会上,不仅作为传统歌会,还增加了新元素、新内容,如赛歌、讲畲语、体育、舞蹈、饮食、风俗及其它可以互动的联谊活动,同时这种活动也可以进行了延伸,特别是一些传统工艺项目、生活项目的比赛,如织彩带、打草鞋、手工做黄果、蒸乌饭等活动,都有效的拓展了涉足文化的外延。而这些内容在“诗画畲乡”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这次晚会上,传统原生态音乐自身存在一些缺陷,而这次用一些现代音乐,有机结合溶解了这些缺陷,创作出了多好听、动听的音乐,让更多人可以像唱通俗歌曲一样传唱。深化并升华畲族文化内涵,精心设计畲族旅游文化,打造畲族旅游品牌,让畲族文化走得更高、更远。

    三、拓展畲族文化的呈现方式,让日常生活洋溢畲族特色。

每年的“三月三”活动都很震撼,但是节日过去了,畲族文化也会渐渐的淡下来。例如畲族服装,在“诗画畲乡”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非常漂亮,甚至很有震撼力的民族服饰,配上民族音乐,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但是就是这么有魅力的畲族服饰,我们也只有在“三月三”这些大型的晚会上可以看到,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场所,我们是很难的看到的,甚至偶然在街上看到有,我们也是带着异样的眼光去对待,这是畲族文化的一个缺憾。

畲族服装的花边美丽,做工考究。平时走进畲家山寨已看不到有人穿少数民族服饰。原因之一,老式民族服装已很少有裁缝师傅会做,且花边等均难以买到。在这个方面,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每逢周一,政府工作人员都统一着装畲族服饰,为日常生活普及畲族文化开辟了先河。而且政府非常支持民族服饰制作工艺,每年三月三的时候,都会举办畲族服饰设计大赛,通过这个大赛,这些现代意义上的畲族服饰不仅传承了畲族文化本有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它结合现代服饰要素,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让繁杂的畲族服饰走进的寻常百姓家。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畲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魅力。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深入开展畲族文化调研,对畲族文化进行保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处理畲族文化的继承、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是让现代化内容体现畲族文化特色,让畲族文化再现时代特征。打造畲族文化品牌,关键在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创新。我们处在建设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承担着对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将优秀的畲族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要将这些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全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 高新才,马文龙.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3] 叶坦.论民族文化的发展特性与动力[J].思想战线,2000,(5):42-47.

    [4] 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问题研究,20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