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建立畲族博物馆,在三年前已通过政府立项,并进行过开工典礼,但至今仍然在无声无息状态。我来重新议一议,提请有关领导重视,把建立畲族博物馆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边陲,造物主赋予她山区特有的地质风貌。这里层峦叠嶂,溪流环绕,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开发旅资源无疑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经。然而景宁县毕竟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苦日的穷山僻壤更未能留下什么人文景观,当然不可能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同日而语,甚至与旅业起步较迟的县市都存在相当的差距。要想发展景宁的旅游业,并且搞出成果,吸引八文游客,让全国,让全世界都知道浙江景宁,如果光靠大自然的馈赠,只是在青山秀水上点缀些亭台轩榭,山区的不利因素恐怕仍会巨人千里之外,以至门庭冷落。因此,畲族民俗博物馆在发展旅游业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勤劳勇敢朴实的畲族人民在沧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生产活动方式和民俗风情。畲族文化因其一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逐渐被国内外有关人士所关注。我们还记得1992年我畲乡文化节,初步显示了文的搭台作用。1994年我县畲族文化艺术代表团又应邀参加是本福井举行的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畲族舞蹈表演取得圆满成功,畲族文化首次走出国门。1998年畲族风情大形歌舞剧《畲乡风》在北京,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向党代表献演,得到了党中央、省委领导的接见,并受到嘉奖,获得各界好评。2001年我县再度举办畲乡风情旅游节,进一步发挥文化的搭台作用,扩大了影响,促进同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从而带动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在社会交流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畲族文化艺术对当今畲乡的社会经济建设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文化艺术的进步又以特有的魅力和独特的方式促进社会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旅业是为了发展经济,融畲族文化艺术于畲乡旅游中,既弥补人文景观的不足,又赋予旅游业独特之处,使旅游业的振兴获得了有利可靠的条件。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在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和传承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畲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它包含着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用品,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文献史料,以及传统工艺等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被称为“活化石”的近现代少数民族实物和民俗事象戴着新奇和神秘的光环,一定能经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笔者认为,借鉴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先进经验,如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景宁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花钱不多的小型多元化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展示畲族传统文化,既能继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又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此丰富的畲族文化需要博物馆,而民族博物馆是畲族自治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民族博物馆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民族文物为基础。民族文物按习惯是指汉族以外的我国少数文物,其有现代和历史之分,属于民族学范畴。但总的来说,凡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实物、资料,就是民族文物,就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在畲乡景宁民族文物分布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流散在民间的民族文物属于个人私有财产,由于文物普及宣传尚未深入人心,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因而,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易于损坏流失。民族间往来和交流日益频繁,畲民族受先进民族的影响,突飞猛进地发展,稀有的民族文物将会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今天容易搜集的东四,再过几年想去找回来,就会难上加难。同时,对于习俗、山歌、舞蹈等等之类无形文物,老年人能歌善舞,可是中青年人还没有承接下来,但是生老病死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历史规律,至在,再不组织抢救,恐怕就要随着老人带进棺材。
因此,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建立与众不同,具有民族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代表性的畲民族博物馆有重要意义,也实在必要。这样,尽可能搜集少数民族文物,将以保存民族文物,使之形成一个个系列,全面地以实物形式,展示给游人。让旅游者有处可去,有物可看,接受生动的民族历史教育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旅游业与景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地去挖掘、整理、恢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使之形成景宁的标志物,打出景宁的品牌。才能树立畲乡新形象,才能使景宁成为名副其实的畲乡,成为全国畲族文化的中心,成为华东地区民族风情旅游的主要景区。
我们相信今后畲乡景宁的人文旅游业,一定会插上一面辉煌灿烂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