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畲族文字库 > 畲族论文 
 
频道名称:
畲族论文
   
 
标  题
弘扬畲族民歌(图) 
副 标 题
 
作  者
雷献英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2011-01-06 15:24:00 

来源:本人提供       作者: 雷献英   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馆

 

畲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民间文学很发达。畲族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畲乡风光秀丽,歌声嘹亮,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歌师、歌手和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畲族人民常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抒情、以歌为乐,凡婚嫁喜事、逢年过节、劳动生产、接待客人、谈情说爱,甚至丧葬祭祀以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感情。

畲族民歌,不但题材丰富多彩,其曲调也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汉族民歌迥然不同,较少受周围汉族的影响。虽然畲族人民居住点零星分散,山川阻隔,但民族语言和民歌,却不论远近都能保持一致的民族特色。我们党一贯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全国性整理出版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都有少数民族内容,我省还出版全国性的少数民族古籍之一《畲族高皇歌》,浙江畲研会出版了《畲族民歌集》、《畲族叙事歌集粹》,对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畲族歌舞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我作为畲族一员,又从事了多年文艺工作,结合自己近些年搜集到的民歌和歌场记录整理,对畲族民歌的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及今后继承和发展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前辈们。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畲族文化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对过去它是历史的产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生活更新,它也得顺应历史发展、推阵出新,但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割断历史、割断传统,畲族文化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县畲族民间艺术代表团应邀参加了“94日本福井国际艺术节”演出,这是畲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同时也使畲族文化艺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一、畲族民歌分类

畲族民歌按照传统习惯分为叙事歌、杂歌、仪式歌三大类。

1、叙事歌:主要有神话传说歌和时政哥、小说歌等,都为多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长连歌。

神话故事歌有《高皇歌》、《火烧天·火烧地》、《汤夫人歌》、《陈夫人歌》等。其中《火烧天·火烧地》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两兄妹由于躲进石猪精腹中而逃脱七天七夜桐油大火,留下元英、元仙两兄妹,以滚磨占婚、扶桑作媒,繁衍人类。这和其他民族的洪水故事刚好相反,说明了畲族以自己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来创作人类起源故事。

《封金山》记述了畲族人民传说歌,说皇帝圣旨下来,划了大平原封金山给畲民住,还没有搬到那里,皇帝死了,圣旨作废了,搬不成了。封金山是他们想象中的福山宝地,反映了畲族同胞在苦难中的憧憬和向往。

时政歌较多,较有名的有《长毛歌》、《打盐霸》、《打酒局》等。其中《长毛歌》是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三进云和的故事,歌颂了太平天国军为穷人,揭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小说歌”一词是畲族人民的传统叫法,是一种长篇故事歌。题材内容大都取材于汉族民间流传的戏曲,曲艺中的故事用畲语编成故事歌,如《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三打白骨精》、《刘备借兵》、《洛阳桥》、《刘基寻将》、《刘智元》等。“小说歌”的艺术成就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因为它有人物、有故事、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小说歌不但可以知道许多历史人物故事,还可以从中了解古人立身处世的道理。

2、杂歌的题材内容

杂歌的题材非常丰富,多为一首一个整体内容的短歌,也是多为即兴编唱歌。其中反映男女恋情的题材为最多,艺术上也最为出色。如《带子歌》、《隔山种竹》、《蜂蝶恋花》、《情歌》等。反映劳动生活的《耕田歌》、《砍柴歌》等。传授农事知识《节气歌》;传授生活知识《十二时辰歌》;文化知识《字歌》、《读书歌》,传授天文地理知识的《成双歌》、《省头歌》;反映伦理道德的《做大人歌》、《劝婆歌》,反映日常生活《番薯歌》;反映儿童生活的《细崽歌》;反映娱乐生活的《迎客歌》、《劝郎歌》、《劝娘歌》、《送客歌》,有谐谑风趣的《盘驳歌》、《大讲歌》,革命历史歌《红军歌》、《十送郎》、《壮丁歌》、《蓝大娘打游击》、《解放歌》等等。此歌内容异常广泛,举凡天文、地理、戏笑、讽刺、猜谜、夸张、斗智、争高和字歌、对歌、变歌等统称“杂歌”。其语言生动活泼、精美纯粹,随编随唱,多为口头创作,真是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下面几首民歌是我近年民间普查搜集记录的,例举一首情歌。

3、仪式歌:主要有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三种。

“婚仪歌”是在举行结婚仪式前后所唱的歌。畲族人民在迎新之前,男女双方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请最好的歌手,以代表本方向对方挑战应战。男方请歌手叫做“赤郎”、“行郎”(兼抬轿),女方请女歌手叫做“赤娘”、“妗母”,在迎亲的全套过程中,每个程序都有歌相伴。从娶方走向路上唱《度亲歌》,尚未进村就被嫁方拦住盘歌,唱《拦路歌》,晚宴后对唱有《起头歌》、《交彩礼歌》、《赤郎歌》、《敬茶歌》、《脱草鞋歌》、《烧菜歌》、《敬酒歌》、《嫁女歌》、《点心歌》、《夸新娘》、《新娘打扮》、《扮嫁妆》、《别爹娘》、《保佑歌》、《送谢歌》一直唱至次晨送新娘出村时唱《起身歌》为止。通宵达旦地对歌,其中不少歌,民族特色特别浓郁,如《借镬歌》是赤郎进厨房时念的迷语词,他对所有厨房炊具、用品及柴火等都要以迷语相借,念一件,借一件,直至念全为止,这是女方歌手考赤郎肚才的礼仪。女方歌手与赤郎对歌,叫《唠赤郎》,反映男女斗智,互相争雄,格外欢乐、风趣,场面热闹,酒筵中新娘要向亲友逐一敬酒。如《敬酒歌》。这是畲族婚礼上举杯敬酒的热闹场面。婚礼宴席间,女方请来的歌手陪新娘端一只木盘,盘中点燃一对红烛、两只酒杯、一把酒壶,先到中堂首席向舅公敬酒。畲族婚礼认为,所有宾客,舅公辈份最大,有“天上雷公大,地上舅公大”之说,唱罢,由伴娘斟满酒,新娘捧杯敬舅公,舅公则先位盘中放红包,接过酒一饮而尽。凡坐首席的客人都一一敬酒。然后,各桌都要一一敬。婚仪歌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畲族传统习俗,是研究民俗的宝贵资料。例举《敬酒歌》:

“祭祖歌”:是过去畲族盛行的民间道教性质的原始宗教信仰活动。过去畲族男子年满16岁开始可以进行“学法”,取“法名”。这样的仪式,叫做“传师学师”,又叫“做阳”、“做续头”,在景宁叫做“奏名传法”醮名。

传师学师时,中堂照壁悬挂三清、左右营兵马图等诸神画像,案侧倚着“祖杖”,祖杖长约1.5公尺左右,顶端刻有龙头,龙头下挂满新旧不一的红布条,布条上分别记着本族历代学师者的法名及学师日期,相当于从这担师担“学法”的人的登记簿。厅堂两侧挂着龙麒传说的连环画祖图。主持仪式的学过法的“师公”们身穿着道袍带道冠,唱诵经文,载歌载舞。开始要恭请上天诸神及师爷祖神降临。唱与之有关的《请师爷》、《接香火》、《造寨》、《造水洗坛》等。这之后,就要唱学师者传授法术,以舞蹈表示从闾山学法回来的《过九重山》遇到《老虎抢猪头》等。最后要唱与送神归天内容有关的歌。例举《接香火》:

“功德歌”:是畲族丧葬普遍用土棺葬,丧仪有戴孝、送丧、祭奠、扫墓等。经济富裕的人家,请本族的师公“做功德”,唱与追荐亡魂《奠酒》、《做少年》、《廿四孝》、《仙女把盏》、《引魂》等。不论做不做功德都要唱哭歌,入棺后布置好灵堂,死者子女媳妇及六亲九眷乡邻好友高吭哀歌,吊念死者、忏悔对死者生前照顾不周等。多数丧歌只单唱,也有男女对唱,如《哭歌》例举哭丧歌:

二、畲族民歌音乐主要特点

畲族民歌,日常生活所唱的主要是一县一种的民歌调,不论是叙事歌、杂歌和婚仪歌,都用民歌调假声演唱,只有师公们演唱的祭祖歌和功德歌中,由于演唱时还伴有简单祭祀性舞蹈动作,所以有的曲调节拍比较规整。畲族民歌格律一般为七言,基本上为七字句,四句为一首。畲族称为“条”,但也有变格第一句为“三字句”、“五字句”,亦有两个三字短句合成的“六字头”。有几十首歌词内容连贯一起,叙述同主题叫“连”,百首以上连接而成的称“长连歌”。歌词押韵的规律是一、二、四句尾字同韵,且定要押畲语的平声,第三句未字要用仄声。如《高皇歌》“蓝、雷、钟姓在广东,出朝原是共祖宗,今下分出各县掌(住),话语讲来都相同”。其中“东”、“宗”、“同”都为平声韵,“掌”为仄声,不然拗口难歌。畲语叫“唔顺溜”、“拗嘴”,例如:景宁的功德歌《正月正》第一句,“正月正”就唱为“正月哩正月勒正月哩正”。词讲究押韵,要顺口。畲歌讲究押韵,这样最适合广大群众即兴编唱。

畲族音乐曲调各区域有所不同,福建省有罗连调、福鼎调、霞浦调,浙江省如:丽水、遂昌、松阳、武义基本相同,假声唱叫“下路音”,景宁、云和的假声叫“上路音”。畲族民歌中的衬词占有相当的地位,几乎无一首山歌无衬词。衬词的作用可以强调语气,丰富韵味,渲染气氛。衬词常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偏爱,总的来说,畲族民歌常用“哩”、“啰”、“哎”、“啊”、“哟”、“噜”、“啦”、“咦”、“嗨”等衬词,衬词的部位有句头、句胸、句尾等三种。

在节拍形式上,畲族民歌以散板居多,散板子中常伴有一拍子连续垛字,乐句尾音自由延长的特点,即一字一音,逢句逗,抒散或顿逗,节律行态有一字一音的“平进型”,先紧后宽的“紧宽型”,先宽后紧的“宽紧型”,较富抒情性“平进型”,旋律由各自然社区在演唱时,乐句内容的节奏宽紧对比处理,衬词的位置安排各自所强的音级,以及乐句的终结音则不尽相同。

在旋律进行上,不论什么调式总是常以宫音为中心,先向上方按照与各自然社区大体相符的县级行政区域命名,因此而形成了几种风格略有不同的畲歌调子,为丽水、景宁、建德、衢州、遂昌、苍南、平阳、武义、富阳、兰溪、金华、云和、泰顺、文成、瑞安、富阳、淳安、青田、龙泉等等。

丽水调分布地域最广,是浙江畲族民歌主要的调子,它的典型形态如下:

 

丽水调是五声间阶商调式,旋律走向1 6 5 3 2,旋法以“1-6”大六度跳进间以迂回级进的进行为其主要特征。节拍为短促的一字一音的散板,句间顺语气节律作呼吸性休止,是一种吟诵式曲调,能够适应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绪。其结构是由两个相近似的并列乐句所组成的乐段。每一乐句又可分为两个分句,第一分句两小节,含歌词一句半共十二个字;第二分句一小节,含歌词半句共三个字,词、曲不同步,节奏前紧后宽。两个分句的结音都落在调或主音、高音上,这样,上下两个乐句的所有四次结音全部都落在调式主音上,增强了调式稳定感。

景宁调的分布范围不如丽水调那样广泛,但它却最富于浙江地方特点的畲族民歌调,也是浙江畲族民歌调的主要调子之一。它的典型形态如下:

 

景宁调是五声音阶角调式,旋律走向1 6 5 3,缺高音。结构与丽水调相同,也是由两个并列乐句所组成的单乐段,两个乐句共四个分的结音均落在调式主音“角”上。节律上与丽水不同的地方是在每个乐句第一乐节中增加了一个抒叹性的长音“哩”,句间顺语气节律均作抒叹性的延长,节奏前紧后宽。景宁调流布在云和以及较远的建德县,景宁调以角调工为其主要特点,是浙江畲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调子。

以上是丽水和景宁的两种主要的民歌调。景宁调偏重于“哩”,丽水调偏重于“啰”,其他几种民歌调也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平阳调偏重于“哟”,复合衬字最有特色,如“蚕儿吐丝(哟)—在肚中(哟……哟……。)”龙泉调常常采用依韵派出的地法,几乎每个字间都置字。如“唠歌头(哎),什么(哟)头(呕)带(哎)—红(哟)笠(哟)头(呕)……。“泰顺调如”(咹)你娘唠歌真明工(啰)……。”句腹置衬字的为多数,一般是每个分句或现代战争乐节置一衬字,如“(共产党(哩)像太阳(哩)……。”

畲族民歌大多运用传统五声音阶,也有四音歌和三音歌。畲族山歌以商调式居多,角调式最富特色,羽、徵等调式仅在少数地区流传,有些山歌尾音带尾饰(如:),使调式具有游移的因素。在旋律进行上,不论什么调式,总是常以宫音为中心,先向上方纯五度大小、六度或七度作大跳,然后迂回下行至调式主音。曲型的旋律进行是:商、角调式中的大六度1-66-1与纯五度1-55-1的跳进;徵调式中的小七度3-22-3的跳进;羽调式中小六度3-11-3的跳进,这种直上直下的大跳间以迂回级进的旋法,最能显示畲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三、浅谈畲歌的发展

如今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深入,畲族传统文化深受重视,20045月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切实有效开展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抢救畲族民间艺术,加强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和保存、继承,我们文化馆担起了此项工作。我作为一位畲族文艺工作者,竭尽全力地担起搜集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的现场记录、整理,谱写畲族民间叙事歌、杂歌、仪式歌等十多首民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学习汉族民歌曲格式,歌词要打破长期不变的七字一句、四句一首的局限,逐步实行散文化。随之相伴的就是因词而谱曲,曲调要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所需要保留的则是“哩”、“啰”、“噜”、“哎”、“啊”等辅音。这些辅音是畲歌的特色,起着婉转、柔顺运气扬声的作用,让听众听了感到亲切、畲歌具浓郁的特色。近些年来我谱写保持畲族传统民歌特色及创新畲族新民歌有创作《畲山四季都是春》、《畲家敬酒歌》,沈毅、我词、我谱曲有《畲民爱中华》、《畲山谣》、《畲家三月三》、《畲山沟》、《畲山美》、《畲山素苗》、《客到畲家来》、等等,撰写论文《谈浙江畲族民歌》、《浅谈畲族文艺如何发展》、《漫谈畲族民间音乐》、《浅谈畲族服饰凤凰装》等作品及演唱在全国、省、市获奖和出版。20046月中央电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录制浙江民歌系列节目受中央电视台委托特邀请我和邱彦余进京录制畲族歌舞有《畲家敬酒歌》、《情歌对唱》、《灵刀舞》、《砍柴歌》等等演唱。

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今天,挖掘、整理、发展畲族优秀传统文化。解放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许多畲族的老同志和热心的汉族知识分子都曾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成绩可观。如: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荣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金奖和演出金奖,创作畲族新民歌《畲乡唱晚》、《畲山摇竹来》、《畲家阿妹放木排》、《美丽的畲乡等你来》、《畲民和党心连心》、《畲山美》、《金桂花开山哈村》、《畲家排歌》、《畲家惠明茶》、《畲民最亲党的人》。例举《畲家敬酒歌》:(附后

近年来,我省、市、县举行过多次大中小型规模不等的畲族新歌创作和演唱大赛,畲族文化研讨会、畲乡文化节、畲乡迎春歌会、三月三赛歌会、畲乡风情节和畲族文化风情旅游也搞得如火如荼,畲族民俗文化特色之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希望各民族兄弟继续努力,进一步挖掘、抢救传统文化,忠实继承、大胆创新的硕果。总之,对待畲族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不能食古不化,而应去伪存真,保持精华所在,在继承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创作出时代的新民歌,谱写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美动听的新曲调,使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步伐,发挥它的独特的生命力,放射出新时代鲜艳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