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畲族文字库 > 畲族论文 
 
频道名称:
畲族论文
   
 
标  题
畲族“哈达”:彩带的艺术价值及传承 
副 标 题
 
作  者
叶巍娥、周巧灵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2011-01-06 17:26:00 

来源:本人提供       作者: 叶巍娥、周巧灵   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馆

 

    畲族文化中以彩带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积淀丰厚,织造精良,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独具特色,已被浙江省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名录,对其进行整理传承、挖掘与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特色文化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畲族彩带的历史文化价值

    畲族的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编织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彩带的用途广,既可当裤带、腰带、拦腰带、刀鞘带等实用品,也是人们喜爱的珍藏品。畲族彩带作为一种畲民族工艺文化的物化形式,不仅反映出畲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理解,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对民族历史的追寻,而且还潜藏着丰富的审美意境,散发着劳动者的淳朴之美。

    彩带这一畲族的吉祥物,其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仰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其织纹和释义中,可以透视出畲族的文化体系,同时也寄托着畲族人民美好的理想与追求,或颂扬勤劳勇敢、或表现五谷丰登,或象征幸福爱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畲族的远古遗风,看到畲族在历史上的变迁和发展的轨迹,看到和其他兄弟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是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个民族的“绝好的史料”。例如畲族彩带中的图案、纹样皆体现出了原始宗教中的祖宗崇拜和自然崇拜,反映出较为原始的气息、意味,表现出粗犷、朴实的风格。在景宁彩带上很多都是“原创”的汉字作品。从这些语言文字中都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解放后的彩带上常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等字样。

    畲族彩带传承的困境

    畲族彩带是畲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畲族彩带的制作是畲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畲族彩带的创作者大多是农家妇女。浙江景宁畲族民间艺人蓝延兰,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畲族民间彩带艺术家。她六岁跟外祖母学织彩带,她除了学习传统的纹样外,还自己创制了具有时代信息感的汉字织纹彩带,她的彩带在1999年的浙江民间艺术展上获特别金奖,如今像蓝延兰这样的畲族民间彩带传人已经屈指可数了。

    从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开始,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年轻一代观念转变,畲族妇女织彩带用于订婚带的传统习俗开始逐渐消失,畲民认为这种织带对他们的经济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大多数畲民放弃了编织彩带手工艺,一个村里会织的人廖廖无几,少数人仅在表演活动中作特色示范,彩带织造变成了特殊的手工艺技术。

    畲族彩带传承保护的建议

    畲族彩带这一民族传统工艺亟待抢救发掘和有效保护。针对畲族彩带工艺面临的危机,我们要采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畲族彩带这一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必须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契机,在开发利用中实现保护和传承。一些畲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在各种盛大集会中举办交流和商贸洽谈会,用畲族彩带作为馈赠客人的礼物,也使畲族彩带工艺渐入流通领域,对促进畲族彩带工艺的发展、开发精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各相关专家和学者要继续加强对畲族彩带艺术文化价值的研究和传承,为当代畲族彩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探索新思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重视与支持的力度,不能使之变为专供旅游者消遣的表演项目。要在传承人保护培养、生态空间优化、知识产权确立、配套设施建设、舆论氛围营造等方面出台新政策,实施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