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福州日报记者组
福州新闻网讯 三坊七巷已成为展现福州民俗文化特色的城市“金名片”,如何让三坊七巷更好地展现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委员们就此纷纷出谋献策。
充分开发周边街区
现状:三坊七巷仅南后街开发布局形成规模,人气、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游玩坊巷路程较短,往往游兴才起行程就已结束。
建议:王则彬委员建议充分开发三坊七巷周边街区,如向南延伸到林则徐纪念馆,向西扩至通湖路;加强文物征集工作,尤其是对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等名人;适当归纳已入驻店铺的特点,打造不同内容、特色的小吃、民俗文化、零售业。
畲族祠堂应成“亮点”
现状:三坊七巷内的郎官巷30号原是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蓝姓祠堂,既是三坊七巷中唯一的畲族祠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绝无仅有。畲族祠堂已被列为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重新装修,不久将对外开放。
建议:蓝桂兰委员提出,畲族祠堂不仅承载着畲族先民在福州生存与发展的历史,也体现了畲族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程。应以保护畲族文化珍稀资源、展现畲族文化独特内涵,加强民族交流、凝聚民族情感为目的,将其建成三坊七巷文化亮点工程、畲族文化交往的窗口、闽台文化交流的平台
打造民俗商业街
现状:目前三坊七巷已较好地展现了福州民俗文化特色,成为福州城市名片,但目前主要功能是旅游观光,购物、消费等功能尚待完善。
建议:到福州的旅游人群以中高端消费阶层为主,旅游、观光人群数量大、层次高。魏传瑞委员认为,应学习上海等地商业消费平台的成功经验,将三坊七巷打造成民俗商业街,成为最具历史及文化价值的典范和地标,吸引省内外及海外游客,拓展提升消费平台、促进福州城市商业繁华。
张贴对联显文化底蕴
现状: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三坊七巷的店铺中有很多对联。如卖寿山石的店家贴出的对联是“玉出山中琢成而器,石生水底雕以见珍”;工艺美术店的对联是“尽如人意花常好,巧夺天工蝶也迷”,茶叶店的对联是“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起玉瓯青”,这些对联使游客在逛街购物时领略到福州商家文化的历史传承。不过,还有很多商家忽视了对联的重要性。
建议:林无委员提出,三坊七巷的店铺要与旧时的店铺神似,对联是点睛之笔。相关文化部门应组织福州名家为三坊七巷各店铺撰写对联,既可体现福州坊巷文化底蕴,又能彰显三坊七巷悠久的商贾文化历史积淀。
动漫吸引小游客
现状:随着我市动漫事业的发展,很多旅游景区借助动漫产业打响旅游品牌。动漫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少年儿童,动漫版本的旅游景区广告,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抓住了孩子也就带动了家庭的消费。
建议:民进福州市委会在《关于在三坊七巷引入卡通形象代言人的建议》中提出,为了不断扩大三坊七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可以考虑将卡通形象作为三坊七巷代言人。这样既可承载其千年的文化底蕴,又可融入现代气息。可将福州本土原创动画片《三七小福星》中的男女主角“小福”与“榕榕”作为三坊七巷卡通形象代言人;在三坊七巷筹建“动漫游艺乐园”,整个乐园通过板块分区体现出三坊七巷的真实构造,引进国外著名卡通形象等。
轮椅进驻坊巷间
现状: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三坊七巷已成为省内外甚至港台及海外人士来福州必游的景点。但目前所有车辆只能停留在三坊七巷外,游客进去必须全程步行。这使一些老年人、残疾人即使游兴很浓,也只能望坊巷兴叹。
建议:林无委员提出,可在三坊七巷南北街头置放一些轮椅,免费(或低费)租借给行走不便的人,让他们以车代步,体现福州市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