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起源
视频
介绍
图片
历史起源
      昆剧诞生不久即传入浙江。明万历年间,昆剧已遍及浙北的杭、嘉、湖和浙东的宁、绍地区。其演唱方式有厅堂坐唱的“清工”和舞台演出的“戏工”。“戏工”有两类戏班:一类是官僚士大夫的家班;一类是民间江湖戏班。有明一代,浙江的官僚士大夫不仅所办的家庭戏班甚多,而且从事传奇创作和研究者甚多,可谓人才辈出、佳作迭现。现知自明万历至崇祯末的家庭昆班有:嘉兴屠宪副、冯梦祯、吴昌时,杭州包涵所、汪汝谦,鄞县屠隆、余姚叶宪祖、绍兴的祁彪佳,而绍兴张岱家祖辈从万历至明亡,共办了可餐班、武林班等六个戏班。据潘允端《玉华堂日记》记载,民间职业昆班万历间已有“余杭梨园”、“绍兴梨园”、“余姚梨园”、“浙江戏子”等多次在上海豫园演唱。
      从清初开始,家庭昆班迅速衰落,仅有海宁查继佐等数班,而民间职业昆班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乾隆四十九年(1784)江南盐商为迎接高宗第六次南巡,请金德辉在苏、杭、扬三郡数百部中遴选名伶组建成集秀班赴京演出。据乾隆五十六年(1791)苏州老郎庙《历年捐款花名碑》可知,浙江昆班有湖州府班、浙江宝华班、杭州瑞宁班、姚锡芳小班、长兴局等五、六班。民间职业昆班至民国初年开始凋零,杭、嘉、湖一带已无浙江本地的专业昆班演出,只有少量苏州昆班演出。1940年,出身于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周传瑛、王传淞前后参加了朱国梁的国风苏昆剧团,兼唱苏剧、昆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团登记成为浙江昆剧团。20世纪50年代,该团整理演出了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后,赢得各界高度好评,周总理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苏州昆剧约在明末传入浙南的衢州、金华、丽水、台州、温州等地,自清初至中叶,先后形成了较通俗、地方化的昆剧支派。浙江地方昆剧,包括与高腔、乱弹、徽调合班演出的昆剧,也包括单独组班演出的昆剧,主要有宁波昆剧、金华昆剧、永嘉昆曲等三支。至今活跃着的惟有永嘉昆曲,专业表演团体为永嘉昆剧团。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巨轮昆剧团,1955年改名。1999年组建永嘉昆剧传习所,2007年恢复建制。
本多媒体数据库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成果
联系电话:0571-87988700 电子邮箱:zjdh@zjlib.cn 所在地址: 杭州市曙光路73号
版权所有:浙江图书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浙ICP备 10002501号-4 最佳浏览效果:1920*108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