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村保护 > 古村保护文字

抢救性保护让古老的新叶村焕发生机
   (2012-09-07)    来源:
 
  

 

抢救性保护让古老的新叶村焕发生机

 

2010-04-16 13: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有序堂是村里十几个祠堂中的一个。此时,大戏楼里村民正自得其乐地表演着拿手好戏,这里是村民的文化中心,平时聊天、纳凉、喝茶都在这儿。

骑马墙为江南特有的建筑样式。

门前闲聊的人们。

小山村宁静而安祥地坐落在山脚下,各时期古建筑错落有致。

惟妙惟肖的木雕。

村中多个池塘都与村外的溪流相连,沟渠纵横,成为古村的生活命脉。

小巷深刻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古民宅里随处可见的隔扇精雕细刻,令人叹服,能保留至今实在难得。

新叶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大慈岩镇,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叶姓家族聚居建筑群)。现存有明清古建筑200多幢,包括塔、阁、祠、庙、桥、堂、厅、民居等类型,被称为“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20002月,新叶村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经过800余年稳定、不间断地发展,新叶村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反映在乡土建筑、生产生活、宗族道德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等级层次分明的祠堂,记述着近缘聚居地的发展变迁、兴旺与衰败;书院、文昌阁、抟云塔等文化建筑遗存,反映了宗族崇尚读书的劝学传统;已有600余年历史的“三月三”庙会,展示了流传至今不衰的民风民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等教授于1989年起以该村落为目标,开始了全国第一个乡土建筑课题研究,认为:在中国东南部纯农业村里,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生态及风土人情都十分典型。

但是,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新叶村近年来兴建了许多新式住宅,特别是2000年后,古民居保护与村民建房用地之间的矛盾激化,短短5年内,未批先建的新房多达78幢,古村落风貌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这种情况,建德市采取了政府主导下的全方位保护模式,对新叶村古民居进行整体性的修缮保护,不仅使各个建筑点得以有效保护,而且使村落的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控制,使新叶的田园风光、乡土面貌、乡土信息融为一体,解决了整体风貌难于协调的问题,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保护的完整性。

目前,新叶村古民居抢救和保护工程已经完成第一期,重点进行了拆迁、降层改造和整体风貌的协调,完成降层改造34户,拆迁22户,外墙粉刷、换瓦及围墙改建50户;恢复了碾房、鼓楼、六间头、华萼堂、种德堂的古建筑,维修了崇仁堂、存心堂、隐逸堂;修复水塘9座,村里水系基本贯通;平整了45亩新区建设用地,目前已有24户农户进入新区建房;完成了50亩三石田到新叶旅游车站及玉泉寺周边的土地征用;修复村内游步道2850米;完成了文昌阁、南塘附近的绿化;投资120万元的旅游接待中心主体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如今的新叶村,“水清流、绿掩映、路整洁、房古朴、人安逸”,古老的村庄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吴力田宫苏艺 摄影报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