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叶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新叶古村旅游。我是导游XXX,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新叶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叶氏始祖叶坤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 一1224 )入赘夏氏。800年间叶氏一脉相承,今天更是十世同堂,全村95%的人都姓叶,人口已达到3500多人。这里以前叫白下里叶,白下指的是白崖山下,白崖山就是玉华山,所以也叫玉华叶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更名为新叶,寓意是万象更新的意思。
好了,各位游客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新叶村的全景,整个村庄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村落的设计布局是以“天地合一”的阴阳九宫卦象之数,左边是祖山玉华山,右边是朝山道峰山。村子位于二山之间{天门}峡谷的东南口上,正是“山起西北,水聚东南”好风水。(要不要设一景区线路指示牌?)从玉华山来的一条溪和道峰山来的溪水会合形成一个水口,大家请往前看,会合处就在大家正前方的水口林边,左有象山,右有狮山,象山和狮山把新叶村的水口锁的像葫芦喉一般,这样就可以”聚止内气“致使村落兴旺发达,财运也不外流。
我们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抟云塔,是本村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是目前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当时用堆土法建塔,所以工程浩大,造塔总共用了八年多时间。塔为砖砌,七层六面,塔高38、8余米,围长13.8米,直径约3米,底层有三个门,从二层以上各层有三个窗洞,为求塔体坚固,相互错开排列,层高逐渐降低,塔内各层原有木楼板,以固定木梯上下,现在己毁,塔外用砖牙叠涩腰檐,檐角微微挑起,塔刹由五个圆形石盘层叠,第三个最大,上下的均渐小,外形如枣核。塔身体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端庄秀丽,周围衬着起伏的山峦,异常挺拔精神,且向上的动势很强。抟云塔又叫“文峰塔”, 它是南方常见的一种风水塔,新叶村文运{科举}不旺,恰好东南水口地势又太低,按风水上是说“巽位不足”,当时的村人叶友松公等发起建塔,以弥补巽位不足。就在这里建一座高于周围建筑和山丘的塔,塔恰好与我们身后的道峰山、玉华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中还有一种风水意思,如果站在高山上看新叶,村庄周围有五座山岗,很像五条船,它们的头朝向地势最低的南方。五船会于水口。必顺流至江,这样村中人丁财富就不能聚,需要建塔以拴之。1955年,新叶村一带发生了罕见的龙卷风,风过之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眼见伤害扩大而无计可施,忽然风撞到塔上,塔刹掉落下来,而龙卷风也就消散了。村民都说这座塔以它的牺牲救了整个新叶村。
抟云塔建成三百多年后,新叶村的科举还不见起色,生活越贫苦乡民越寄希望于科举,因为这是改善社会地位惟一的出路。所以就在抟云塔边上建造了文昌阁。建造文昌阁一是为了祈求官运,二是为了加强关拦水口,据新叶村的老人讲,初建时四柱落地,开敞无墙,歇山式顶,样子像亭,所以也叫“水口亭”,至清末文昌阁部分坍塌,清同治年间族人在原址上重修。以后经过多次的修缮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1919年,重建的文昌阁开光时,又在左{右}侧紧贴文昌阁的封火墙,建成了一座土地祠,内有小门与文昌阁相通。大家看,“阁楼风光”文昌阁的木雕刻得特别精细,阁顶龙形腾空的{吻首},四角是鲤鱼跳龙门。骑门梁的雕刻是唐明皇游月宫图{内容是长恨歌“唐明皇游月宫图,”图案内容是在唐朝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贵妃}被人害死后,李隆基不理朝政,叶氏家族有一个“半仙”叫“叶法善”,是一个粮官,他擅长法术,在浙江青田县得道成仙,他得道的地方长出了一片青芝,因青芝是吉祥物,所以这个县名就叫青田,{青田县的县名就是他取的},叶法善就施展法术把唐明皇托梦到月球{月亮}里面和杨贵妃相会,以解唐明皇的相思之苦}。两边的牛腿上刻得是门神秦琼和尉迟公{内容是为什么这俩位大将是门神呢?因为,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他一生中杀了很多人,到临死的时候怕他们来取仇,只有这两员大将站在旁边,李世明才能够安然入睡,后人就把他们奉为门神,以做为避邪之作用}。梁托里圆的叫“漏光”雕刻左边是岳母刺字,右边是诸葛亮的空城记。文昌阁是读书的地方,所以壁画上面就是文人喜爱的四君子:梅、兰、竹、菊。阁楼上面供奉的就是文昌帝君。好了现在我们到文昌阁里面去看看。文昌阁以前就是古书院,现在还是布置成古书院的样子,摆有古书架、书桌,古书厢,还挂有孔子像。文昌阁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也就是奎星,读书人考试之前都会来拜奎星,希望自己能够考得好功名,而土地祠里供奉的是土地公,土地婆的,是保佑农民有一个好收成的。土地祠在农村里很常见,但是文昌阁在乡村是很稀有的,而我们新叶把文昌阁和土地祠这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结合在一起,这种组合在专家看来是非常奇怪,但在新叶人看来却是和谐统一的,他很好的体现了我们村的耕读传家之道,只要看到它,就会想起新叶村人世代沿袭的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理想。
这里必须还要介绍一位中国儒家文化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金履祥,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此人是宋末元初大理学家,是理学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受学于何基,基为朱熹二传弟子。曾任教于严陵(今浙江省桐庐县)“钓台书院”。他少有有经世志;及壮,宗济、洛之学,穷究义理,本宋儒;德祐初,以史馆编校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不仕,专意著述,晚年居仁山下,讲学于丽泽书院,大德间卒。至正中,赐谥文安。著有《通鉴前编》、《大学章句疏义》、《尚书表注》、《论语注孟子注考证》、《仁山文集》等。]他传承朱熹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他是叶氏三代叶克诚(1250-1323年)的老师。(他是距新叶仅 华里的兰溪县桐山后金人)他受叶克诚之邀为新叶村制定了村庄布局规划,他将理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村庄规划布局中。
叶克诚东谷公延仁山先生讲学处——重乐书院,亦重研习交友,聚会结社,不以举业为唯一教学。思想风气活跃,“三月三”为东谷公取“兰亭之风”——以文会友之初衷。故我们可看到新叶的所有楹联均为每年书写,不用木刻。他承理学思想之精髓,以追求人性自我的修养为读书的最高境界。
各位游客朋友参观完文昌阁,就随我进村去看看“中国东南部最典型的传统农耕古村”的生活真面目。
从这里走进新叶古村,左边的这个墓是我们新叶的革命烈士墓,墓里人叫叶真修,是早年的共产党员,在1928年农民革命(寿昌南部攻打兰溪永昌)的时候牺牲的,这个墓就是寿昌县人民政府立的,新叶村在解放前有两个革命烈士。好了,在走进村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那就是请大家跟紧队伍,千万不要迷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村是一个九宫八卦的布局,村里有小巷子两百多条,四通八达,很容易迷路。我教大家两个方法,大家低头看脚下的路,在我们的主游干线上中间都有青石板铺着,只要沿着青石板走,就不会迷路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沿着路边的水渠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就对了。说到这个水渠,就要说到内溪和外溪,这两条作为村子命脉的内渠,因为重要,又成了村落的边界宗祠规定,叶姓本族成员,房子都造在双溪之内,不允许造在双溪之外。叶姓族人,凡死于双溪 之外的不能入祠,归葬祖莹。另一方面,外姓人,除了剃头匠和铁匠,一律不允许暂住在双溪之内,这个边界,是保护着宗法制度下血缘村落的单纯性。因此有点神圣的意味。
现在我们到了进士第,也叫荣寿堂是智派分祠,建于明万历年间。我们村里出过一个进士,叫叶元锡,是清朝康熙辛未科进士,后来在湖广应城、河南阳武县做县官,是一个清官,在位时被人用毒药毒死。祠堂里还有一块捷报的牌匾,上面清楚的记载着他当时是以易经浙江省37名考出去的。他还留有 《勉儿曹》
四时不息轮流转,恳恳勤勤惟念典;养就头角得峥嵘,男儿立志当早办;鲰zou生所畏在临场,风檐寸晷gui难使展;人到忙时我独闲,看题立意如抽茧;精神直与圣贤通,踌躇满志莫轻演;思入云梦气偏豪,百万貔貅何足喘;抉尽蔓草楠梓荣,鑿破浑沌光耀显;九天咳唾落珠玑,三峡激湍骇心眼;贾之醇、董之茂、韩之潮、苏之海;千变万化总无端,要在一一能合款;自古文章有定评,针芥相投如印板;刺绣何烦倚市忙,若个青钱不中选;熙朝所重在真才,壮学幼行宜自勉。
叶元锡是新叶村唯一参加殿试而中举的正规进士。自然有参加考试的经验。在此文中,既传授临场该保持冷静、强化审题、调动所学知识等经验,又勉励后学者起步要高,追贾董、赶苏韩。一鸣惊人是目标,打动“评委”是关键。即使一次没考中,切莫松懈多自责,国家重的是真才。
整个建筑是座西朝东,门前有一口四方塘,塘里水是活水,水质很好,所以我们想起了朱文公{朱熹}的“四方塘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水塘正正方方像个砚台,再看水里,村口的抟云塔刚好倒影在水里,像不像一支正在醮墨的毛笔呢?
大家注意了,我们现在往这边走就进入村落核心区块,我们村里现在还完整保存了150多幢明清古建筑,还有11个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阁,古庙。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誉为“中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我们这还有过街廊房,用来连接两户人家楼上互通,通过这个过街廊房走家串户了。现在我们看到这一百多栋房子都是互通的,下雨天的时候人们可以从房子里面走而不用去外面淋雨。过街楼是房与房相连的通道,因以前大户人家的千斤小姐是不可抛头露面的,所以在过街楼开了圆洞,即可以通风、采光,又是小姐偷看新郎官的相思洞。
我们现在去参观二幢代表性的民居,翠芳轩和是亦居,翠芳轩由一座对合、金鼓架、两座三间两搭箱、硬三间等组成,过街楼衍连了近百间房子,是新叶古民居最完整的民居建筑组合,里面的雕刻十分精细。天井的照壁上有“鹤、鹿、蜂、猴{厚禄封候}图案,罗汉松代表的是长寿。是亦居是晚清建筑,陈志华教授对它的评价很高,称之是“民居建筑的瑰宝”。三间两搭厢,侧门面朝玉华山,因玉华山石很硬,对家居不利,所以在门台里挂镜子、钉钢叉,用作为辟邪之物。有些人家门上还写“泰山石敢当”、画八卦等。
天井里养有古老的兰花,有一石水缸是用大石头凿成的,它功能众多,即可以养鱼观赏、蓄水防火,又意积水蓄财。搭箱的雕刻是“喜雀登梅”图,是用贝壳镶嵌而成,并雕刻有北伐时期讨伐袁世凯用的五色旗,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与时俱进。天井牛腿雕刻的是耕、读、鱼、樵,整个建筑保存的很完整,是不可多得的古民居。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村子的中心,景观最开阔,最有生气,最完整的地方,也是全村政治文化中心。这个水塘叫“南塘”。对面就是朝山道峰山,位于村北。大家看:道峰山山头尖尖像毛笔的笔锋,加上旁边的两个山丘就像个笔架,这一景叫“道峰卓笔”,左边的玉华山又要叫“砚山”,形状像一个砚台倒影在水中,南塘是砚池,水就是墨水,大地是纸,整个新叶就是一幅画。这里就体现匾上道峰会秀,就是“文笔醮墨”。大家再看道峰山,山形像金字,火克金,金又生水(山形尖尖像火苗)所以道峰山倒影在南塘里是以水克火的意思。道峰山下有两道山岗,连道峰山一起是三个山岗,古时村里人传言,这三道山岗意味着三道金牌,捷报频传。果然,玉华叶氏宗族先后得到三封诰命:一是元泰定三年(1326年)泰定帝褒奖叶震父母叶克诚(东谷公)及妻唐氏;二是元天历元年(1328年)文宗敇命叶震为河南肃政廉访司副使并褒奖其妻金氏。第三次是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神宗诰封叶锡龙。这三封诰命的牌匾就放在有序堂内。
请大家走进有序堂参观,有序堂是新叶的总大厅,也是取和谐有序的意思,有序堂是村落的核心,对村落的规划起决定作用。我们看这是个八字大门是有序堂的出入口,取之千丁出入,千年平安之意。有序堂只供奉外宅派前七代先祖神牌的地方,因为从第八世起,外宅又分成为11个支派。走进大厅有个戏台,新叶村戏台共有5个,有序堂的戏台最大,上面还挂着一块匾额“可以观”是民国首任浙江省省长夏超所题,民国14年有序堂前一、二进重建,整个建筑富丽堂皇。中庭上方挂着的就是刚才我讲的三封诰命的圣旨牌匾。在我们的大厅里还有块镇厅之匾,大家看,这块匾是明万历十二年皇帝赐的原物,叫“龙凤直角圣匾”,那为什么我们村里会有块圣匾呢?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生了一种怪病,太医治了大半年都没治好,于是皇帝发了皇榜,谁能治好皇太后的病就重重有赏,我们村的叶希龙他父亲叶遇春是当时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江湖郎中,他看了皇榜以后就揭了皇榜,后来只用了三副中药就把皇太后的病治好了,皇帝很高兴,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叶遇春的儿子叶希龙,结果被王爷“京山王”捷足先登,最后叶希龙娶了竹冈郡主,就成了郡马,入宗人府,为皇亲国戚,全家搬到河南享受荣华富贵。这块匾额前后分为两段,讲了两个内容,一是说郡主下嫁以后要恪守妇道,孝敬长辈,二是诰封叶希龙为朝列大夫宗人府仪宾。所以我们在进门的时候也看到一块国戚第的匾额。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村里的一个村民拿回家当小孩睡床才保存下来的,1985年他捐出来了,但后来又被小偷偷走了,我们是在龙游博物馆里找到并把他追回来的。本来还保存有圣旨的,但是当时的村民比较迷信,觉得皇帝是真命天子,天子赐的东西是有灵气的,有人生病的时候就来撕圣旨拿回家,久而久之,你一条我一条,圣旨就撕没了,实在很可惜。
大家看到所有柱子上都贴有对联,这些对联是家谱上的,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由村人书写。内容是介绍新叶历史文化,族轨族训等。如:
迁移自杭睦寿而来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称梓里
裔嗣绳宋元明以后诗书启绍先人腾达颂华山
清嘉:美好。
奠安:安定。
裔嗣:子孙后代。
腾达:飞黄腾达。
因为据玉华叶氏宗谱载,其祖先早居杭州,后迁睦州,再迁寿昌湖岑,直至其先始祖叶坤迁新叶。现寿昌仍是叶氏的主要居住地。
东谷绍洙泗之风理学相承一脉绳其祖武
南阳钟华峰之秀诗书媲美千秋统绪翼谋
洙泗: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绳其祖武:继承先人事业
钟华峰之秀:聚集华彩、灵秀之气。
统绪翼谋:统绪,指宗族系统。翼,指护佑;谋,谋及子孙。
媲美千秋:媲美,两者之间美的、好的程度差不多;两者比美。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东谷先生继承孔子之学,一脉相承光扬先人事业;世系家族聚集灵秀之气,诗书传家佑及子孙后人。
描写新叶三月三的:
禊修周及晋少长咸集古人觞咏叙幽情
撰在浴和风童冠皆讴今俗祓除传轶事
禊修:“修禊”。
少长:稍微长久。
咸集:全部聚集在这里。:
少长:稍微长久。
撰:写作,纂集成整体。
浴和风:浴,洗澡;清除污垢;沐浴。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 风。如:和风丽日,和风拂面等。
童冠:指青少年。皆讴:齐声歌唱。
祓:音fú。本义: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祓禊:古代民俗,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
此联以轻快的笔锋,十分精彩地描述了新叶村举行“三月三”祭祀活动的由来和活跃场面。“三月三”举行修禊活动,在周和晋时就开始了。新叶建造了重乐书院,也就聚集了许多贤人(金仁山(履祥)、许白云(谦)、叶东谷(克诚)、柳道传(贯)等),模东晋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修禊兰亭,临流赋诗”一样的盛事,以叙隐居山野的情趣。年轻后辈们在丽日春光、和风拂面的美好环境里,齐声赞颂着、编写着先人传下的“崇尚知识、除灾求福”活动,并留下不少让人值得怀念的事情。
耳有声目有色验出兴废存亡看破古今空世界
行且舞拜且歌做尽忠孝节义方知宇宙自人心
新叶村的祠堂,既是祭祀中心,也是礼仪活动中心,更重要的还是娱乐中心。在乡村里,请戏班子演戏,是群众娱乐活动主要的内容,何况新叶人有自己的“昆腔”艺术。耳声目色,行舞动歌,既能从中悟出国之兴、家之盛的大道理,也可点明友须义、子必孝的好举行。一个“娱”字,演绎了许多许多动人的故事,熏陶出一代一代纯朴的乡民。此联虽“禅”味较足,但多少年来,在中国农村里,儒释不分家的情况比比皆是,倒也不足为怪。
一渊春水纵鱼跃
万迭崇山任鸟飞
一泓春水凭鱼跃,万迭山云任鸟飞。另还有“一池春水、一塘春水”,“万迭高山、万仞崇山”等多种版本。其实,都是说明一个问题:当权者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让“鱼、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戏联: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明
戏是戏也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此联很有意思。借用了一字多义的特点,做了些“多音法”文章。联中“曲、戏”皆是一字多义。上联四个“曲”,第一、三“曲”是名词,曲调的曲;二、四“曲”是动词,弯曲的曲。下联“戏”相同,一、三“戏”是名词,戏文的戏,二、四“戏”是动词,嬉戏的戏。从前,艺人多是口传为主,有些曲调会传偏,偏就偏了,曲调唱完尽了人情,知道偏了才会纠偏;戏文故事并不全真,但有许多道理在其中,越去研究是非越能辨明。
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
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
此联采用了不严格的“倒顺法”和“添字法”制连手法,颇具意味情趣。
演以往若正若邪宜认真也
看将来受福受祸毋视戏焉
戏是人生,人生如戏。演戏时,演正演邪都该认真去演,曰为敬业;做人时,是福是祸更应正确对待,莫当儿戏。人人皆能如此,社会自是井然有序。
凤舞龙飞苞符协应升太平
珠联璧合人同物游熙皓天
戏台上,凤求凰、折桂枝,本是寻常事;戏台下,觅知己、叙衷肠,何止二三家。这就是电视未普及以前,平民寻欢娱自得乐的最好途径之一。
我们村里的雕刻在文革的时候能保存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红卫兵要来破坏这些东西,有位泥水师傅也是一个惜物之人,他想了个办法,用泥土、石灰把祠堂里的横梁,牛腿,雀替都糊起来,看不见里面的雕花。后来红卫兵又去征求老书记的意见,当时这个老书记在村里的辈分比较高,大家都很敬重他,老书记对这个问题没有表态,就因为这个老书记不表态,所以红卫兵也因此不了了之了,村里的雕刻也就全部保存下来了。
大家抬头看天井上面保存完整的牛腿,叫“鹤禄封侯”,这个牛腿上有四样东西:鹤、鹿、蜂、猴。有梅花鹿、仙鹤、蜜蜂还有万年松上的猴子。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新叶最大的分祠堂——崇仁派的崇仁堂,这个分祠是叶氏第八代长房的建的祠堂,建筑座南朝北,建于明宣德年(1426年),一共有四进用过厅堂楼相连,总进深有60多米。崇仁堂派也是村里人丁发展最兴旺的一个支派,占全村近三分之一人口,以前门前的水塘里建有雨台,是一个戏台,第一进有八角门楼,有门档户对,高门槛。第二进牛腿上面的雕刻很精细,是一组八仙雕,骑门梁的梁托是门神,用于避邪。
从堂内众多的匾额就可以看出其人才辈出,出过5个留洋博士。我们一进门可以看到左边挂了一块“法学士”的匾额,是同鲁迅那期一起去日本留学,这块匾额是中华民国驻日本国全权大使汪燮,为当时新叶村人同鲁迅那期一起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获得“法学士”学位的叶金、叶桐所立。194年日本侵略军到新叶村,指挥官认为新叶村是亲善的,所以就放弃了对新叶村的烧杀,把部队带去别的村了,所以新叶就此逃过一劫。使新叶古村得以保留下来。
匾龍 章 寵 錫
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
宠赐:帝王的恩赐。古“锡”与“赐”相通。
同治丙寅年(1866年)出生的叶荣春{浩文}所获得。叶荣春学业有成,由国学生(文学士)例举直隶州同封儒林郎。其文章颇具华彩,深得赞言。只要好学,总会有收获。这也算给祖宗留下“勤耕尚读”传家祖训的一个很好诠析。
新叶村是一个很封闭的村落,有很严的家规,而且族规规定,同族人有矛盾不能打官司,要讲究和谐,所以又问题就到崇仁堂里来解决,所以崇仁堂相当于是一个“私设公堂”,这在当时也是不合法的,私设公堂是要株连九族的,而且当时这个崇八公是方圆数十里的富翁,他用了48两黄金建了这个祠堂,还在大堂里用了湖砖铺地,当时这种湖砖是专门供应给皇家的,崇八公用了湖砖铺地已经超出了当时朝廷规定的老百姓造房子的规定,也就是犯法了。村子对面有一个姓包的侍郎官,看中了崇八公的女儿,仗着自己是京官,就差了个奴才为他的儿子来崇八公家求亲,崇八公在村里也是相当有威望的司马,他当然不愿意,就说了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就这样得罪了这个包侍郎。见求亲不成,心生报复,于是一纸状书告到衙门,罪状有二:一是私设公堂;而是青砖铺地。于是上头派人来查,好在有人给崇八公通风报信,崇八公也很害怕,这可是大罪啊,于是他找来家丁连夜把地砖全部敲碎,撒上灰尘做旧。来检查的人,没看到青砖铺地,并且他最后断定这个不是私设公堂,因为房内的第二、三进全都是平的,不是公堂的建筑格局。所以崇八公逃过一劫。
我们这个“私设公堂”也像公堂里一样有“明镜高悬”,因为私设公堂是违法的,所以“明镜高悬”不能以匾额的形式挂出来。但崇八公很聪明用两口日月天井就把明镜高悬的意境给表现出来了,我带大家去看一下,右边这个是日天井,左边这个是月天井,日月就是明镜的明,天井里有水像镜子一样倒影上去,所以叫明镜高悬。在最后一进的两边还有男女水牢,男左女右,有祖宗牌位,犯了重大错误的就关在这里对着祖宗牌位面壁思过
八、 崇仁堂到双美堂
大家注意了出了大门往右边小巷子里走,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新叶旧时的大户人家之一“双美堂”。
在我们左边是碾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下。
新叶有一种酒很出名,叫土曲酒,这种酒的颜色跟王老吉差不多,而且比王老吉还好喝,甜甜的,很好进口。但是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喝醉,这个酒也曾经被央视主持人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迷魂汤。我们这个酒啊是一斤糯米一斤水用土曲酿出来的,而且我们村里喝酒都是用碗喝的,喝了我们这个酒啊,三碗下肚肯定不出村了。我们这个酒只有在年底的时候才喝的到,是过年用来招待客人的。
九、双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处保存的比较完好的民居——双美堂。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雕刻、家具都很讲究,是对合型建筑,由正房、侧房、前花园、后花园等组成,建于民国初年,典型的徽派建筑。
前花园的石材是从外面运来的{据说石材是从茶园采来},照壁的图案是福字,里面是四个形象字“福、禄、寿、喜”,鹤、鹿吉祥如意,牡丹代表的是高贵、富贵。万字格是一个迷宫格。
门头上是苏式门楣,上面瓶内插有用于避邪作用的方天画戟{单、双戟}兵器,有平升三级之意,包大门用的是洋铁皮、洋钉是当时造房子的时候从外国进口的,钉是指人丁兴旺、人财两旺。
第一进是主人的卧室,楼上是小姐闺房。中间是天井,它的的作用是:采光:排水、四水归堂,水就是财富,请看出水口用石刻铜钱装饰,蓄财在家里。天井边的柱子用料很有讲究,分别是柏树、梓树、桐树、椿树,取谐音“百子同春”,配有“福寿康宁”。天井的雕刻很精细,牛腿由八道神仙组成,有九赐宫、百寿图等、四周是牡丹图案,我们又称它是“牡丹厅”。
中堂就是正堂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有搁记、八仙桌、太师椅、圆桌。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这张木制的可以转动的餐桌,据隔壁的人家回忆,他家造房子的时候,这户人家开始造这张桌子,房子花了300个工日完成了,桌子还没完成,可见这张桌子做的有多精细,圆桌又叫百工桌,它可以转动,造型是皇帝出游时用的大红扇,显圆桌又叫百工桌,做工精细,它可以转动,造型是皇帝出游时用的大红扇,显示出主人的气派。
最后我们去看下后花园,这里是大户人家小姐活动场所,还有“美人靠”。旁边有侧房三间两搭厢。后面是后花园,墙上有解放前种的爬山虎,这里是小姐活动的地方,花园里有美人靠、小吊桥,还有一口水池,后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千金小姐只能在后花园里赏花、看书,寄托自己的相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小姐后花园思春的真实写照。
十、西山祠堂
最后我们去参观我们新叶的总祠堂——西山祠堂。西山祠堂是新叶村最早的祠堂,也是玉华叶氏的祖庙,初建于元代,原址就在现在这个位置,1531年的时候曾经搬迁到塔背面,清初,新叶村从鼎盛时期开始下滑,风水先生说因为那里地势太低,影响了新叶的风水,旧址地势高,风水好,所以在1670年又搬回这里,并名为“万萃堂”。这里以前是新叶学堂,天进里的桂花树有几百年了。
西山祠堂为玉华叶氏的总祠,按当地习惯,只有合族总祠才能称为祠堂,分支祠均称为大厅。祠堂多,是人丁兴旺、家世昌盛的象征。西山祠堂是由三世祖叶克诚即东谷公主持兴建的,西山祠堂在新叶的祠堂里地位最高,但它的建筑并不是很华丽,三开间,两进大厅,坐南朝北,东谷公主持兴建时玉华叶氏人口不过50余,所以祠堂当然也只能是相当简朴的了。
对联:
系出湖岑千载磬香永荐
派居华麓一堂孝友同登
系出湖岑:据《玉华叶氏宗谱》:玉华叶氏的始祖叶坤,“居寿昌湖岑,宋宁宗嘉定年间迁玉华,赘夏氏”。
派居华麓:派居:指叶氏由湖岑分居事;华麓:玉华山,又名砚山,由仙霞岭逶迤而来,在新叶村西面。海拔652米。道出了新叶人不忘先人,追求和睦相处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东谷守儒风涧水梅花名士高踪今继否
南阳开讲席存诚主敬先贤正学岂难之
涧水梅花:元著名理学家柳贯在儒源讲学时,曾在新叶玉泉寺墙壁上题写过一首诗:“山高残雪冻云根,笋轿咿呀村复村,莫道山中无乐事,梅花涧水日黄昏”。南阳开讲席:指在儒源村开设重乐书院。
东谷先生信守儒风,在道峰山北创建了重乐书院。元代大儒金仁山、柳贯、许谦等,相继受邀,聚集一起。边传授儒学,边垂情山野。从柳贯诗中可以悟出,其情、其境、其乐、其形,何等令人向往。
南阳拱道麓端庄毓秀钟灵系出湖岑古族
东谷绍任山统绪居敬持志时称柳许通家
东谷,玉华叶氏第三代世祖叶克诚(1250——1323年)。
绍: 继承。
仁山,宋朝人,元代大儒,金履祥(1232——1303年),字吉父号仁山,被叶克诚延聘在儒源主持重乐书院,教授学生。
柳许通家:指东谷先生继承金仁山先生的风范,与柳贯、许谦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大夫不敢祖诸侯表海雄风莫问遥遥华胄
途人其初本一体敬宗攸族当思密密连枝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群体,它介于帝王与庶民之间,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操作着庞大的国家机器,发挥着不可或缺又无可替代的政治功能,从而使中国古代社会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传统。
数百年祖宗之德自我统承必以忠厚为本
亿万载子孙之业承前启后唯思忍让为先
数百年祖宗基业的维承,靠的是忠厚为本;几万载子孙前途的延续,终还须忍让为先。
参观完祠堂后,我们来到祠堂的门口,大家向远处看,约5公里外的三峰山的主峰里大尖,主峰呈圆锥形,被喻为“母亲”,另外两个比较矮的峰向它佝偻着,被拟为侍奉母亲的儿子。这里有一个故事传说,说以前有户人家父亲过世早,母亲含辛茹苦大抚养三个儿子,后来读书外出做官,因为路途遥远好多年过去了都没回家看过母亲,有一天兄弟相约一起回家看望母亲,回到了家乡,乡亲们却告诉他们,母亲已经去世了,并且他们的母亲生前是靠乡邻救济和在乞讨渡过余生的,兄弟听到后悔不已,跪倒在母亲坟前不起。感动上苍,化为小山,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景象。宗族制度的核心纲常是“孝”,祖庙的这个对景,显然有意借“风水”来加强封建的血缘关系,百事孝为先,家族要和谐。